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兩儀殿。

李治正坐在偏殿內,閉著雙眼,整理腦中思緒。

這次高句麗的突然行動,讓他意識到一件事。

原以為自己知道歷史軌跡,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然而史書不過薄薄一本,滾滾歷史洪流,也不過只有零星幾點最璀璨的浪花,被記載下來。

真正的大唐王朝,並非那幾點文字就能囊括。

深入了解後,就會明白,現在的大唐帝國看似強盛,其實也有很多問題。

首先是世族掣肘,這一點唐高宗通過廢王立武,已解決的差不多,只需提防世族反撲,無需太費神。

另一個問題是缺糧,這個問題他也有了對策。

只等火藥煉好,便能派遣能臣,炸毀三門峽礁石,打通長安與洛陽水路,將洛陽糧食運到長安。

眼下最頭疼的還是軍事問題。

西突厥的賀魯不足為慮,高句麗也不必擔心,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吐蕃。

然而吐蕃又很精明,他們現在並不和唐朝叫板,只是偷偷擴張實力,處處向大唐示弱。

在李治印象中,吐蕃明年就會對吐谷渾動手,等吐谷渾被消滅,他們才會對大唐露出獠牙。

眼下暫時也沒餘力對吐蕃動手,所以最好的法子,是阻止其吞併吐谷渾,防止其坐大。

然後再消滅西突厥,穩定住西域局面,再找機會慢慢削弱吐蕃。

至於遼東局面,按照原本軌跡,唐朝費盡心機,消滅百濟和高句麗,結果卻讓新羅摘了桃子。

所以不必過於急切,可等三國自己互掐,新羅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也不必太在意與新羅同盟。

等國力強盛,時機成熟,再一舉消滅三國。

所以這次的新羅求援,絕不可答應。

正想到此處,一名內侍過來通報,百官已在大殿列班就位。

李治站起身,來到側門,在內侍的唱諾聲中,步入大殿。

他還未走上寶座台,便注意到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面色不好。

再瞥向韓璦和來濟,兩人鎮定如斯,顯然已做好萬全準備。

李治緩緩坐上龍椅,接受了百官朝拜。

禮畢,韓璦當即出列,拱手道:「陛下,新羅使節金仁問來朝,說高句麗陳兵邊境,隨時準備攻打新羅,此事關係重大,臣請傳金仁問上殿,商議此事。」

金仁問雖然掛了一個左領軍衛將軍的職位,卻是外國質子,並非唐朝官員,故而需通傳才能上殿。

李治擺手道:「此事稍後再議,先議朝事。」

韓璦愣了一下,只得退下,心想反正也不必急於一時。

隨著官員們上奏陳事,朝會正式開始。

這次朝會就和平日的常朝差不多,大家就事論事,只解決問題,並無太大爭論。

因許敬宗等人發言很少的緣故,朝議甚至比平日更加通暢,還不到正午,各地奏表的問題,都議定出對策。

李治下旨廊下食,許敬宗等人趁機又聚在一起商議。

就食畢,韓璦再次奏請傳金仁問上殿,李治終於同意了。

隨著禮儀官高聲宣唱,新羅王子金仁問進入大殿。

李治細細打量著他,此人二十五六歲年齡,人長的精瘦,顴骨高聳,麵皮白淨,臉上像女子般塗了唇脂。

「外臣金仁問,拜見陛下。」金仁問稽首道。

李治道:「平身吧。」

金仁問站起身,高聲道:「外臣奉王上之命,向天朝進奉貢品,此乃禮單,請陛下過目。」

說著取出一份鑲金的帖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