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使節名叫慕容信,他得知唐朝讓本國居宴會首位後,喜不自勝,來到一間屋子外,朝屋中之人拜了拜。
「王妃殿下,臣慕容信求見。」
屋中之人是吐谷渾王妃,也是大唐的弘化公主,李平。
因局勢危急,吐谷渾王慕容忠烈為請得大唐援助,連妻子也派在使節團中。
「慕容將軍有何要事,就在外面說吧。」屋中傳來弘化公主的聲音。
慕容信道:「鴻臚寺剛剛派人傳來消息,明日有唐朝官員代替大唐天子,宴請各國外使,本國排在頭一席。」
弘化公主驚喜道:「當真?」
往年都是吐蕃坐一席,就算大食國使節來了,也只能屈尊二席,吐谷渾還要跟回紇爭第三席。
如今大唐天子讓他們坐一席,顯然是在釋放某種信息。
慕容信笑道:「絕不會錯,末將以為,這是大唐天子打算出兵援助我們的徵兆!」
弘化公主卻沒有這麼樂觀。
她憑著舊日人脈,已探知朝廷眼下的局面。
唐軍正在征討西突厥,此戰結束前,只怕很難出兵相助吐谷渾。
話雖如此,就算唐朝不出兵,也依然有操作餘地。
唐朝每年的各國朝貢,不僅是唐朝與外邦的交流盛宴,也是各國趁機開展外交的機會。
平日各國使節很難見到面,就算見了,因主客關係,總有一方處於談判弱勢,很難談攏大事。
在長安就不同了,大家都是客,誰也占不到便宜,更容易達成協議。
弘化公主輕聲道:「明日宴會之上,將軍可趁機再與党項人談談,也許他們會改變主意呢。」
慕容信答應了。
另一邊,李義府被李治任命為宴會使,心中極為振奮。
他先去甘露殿找上李治,問了幾句宴會的事,摸清了天子的意思,心中有了底。
隨後他又馬不停蹄去了殿中省和禮部,與他們協商明日宴會的事。
禮部是許敬宗執掌的部門,還算配合,只是恭喜他時,多了幾分酸溜溜的語氣。
殿中省卻是世家派系的地盤,殿中監正是長孫沖。
他似乎提前算準李義府要去,也不知躲哪裡去了。
李義府只好與殿中省其他官員交涉,那些官員也不故意跟他唱對台,只個個打太極,推來推去。
幸得李義府為人精明,對殿中省流程很了解,若是個剛入官場的雛鳥,准被這幫人繞得迷迷糊糊,最後啥也幹不成。
第二天正午,宴會在昭德殿如期舉行。
李義府深悉李治用意,在宴會上很抬舉慕容信,拉著他的手,與其他使節敬酒。
吐蕃使節都布見了,只是冷笑,喝了兩杯酒便提前告辭離開。
宴會之後,慕容信回到外館,朝弘化公主回報了一天的收穫。
「王妃殿下,党項使節果然改變態度,表示只要唐朝支持我們,他們就肯出兵共抗吐蕃。」
弘化公主點點頭,道:「那就需獲得大唐支持才好呢,縱然他們不出兵,最好也派一名將領,讓党項知道他們在支持我們。」
慕容信道:「您說的極是。」
弘化公主又道:「除去党項,就剩東女國最強大了,若能得她們相助,勝算又能增加幾分。」
慕容信皺眉道:「她們並非大唐屬國,無法進鴻臚寺,我費勁周折找到她們,那東女女王卻傲的很,根本不見我。」
弘化公主笑道:「不必擔心,賓就女王既親來長安,就說明東女國形勢也不好,總有機會。」
「可她不見咱們,如之奈何?」
弘化公主沉吟道:「她們來長安,也是想獲得大唐護佑。要想說服她們,還是得利用大唐來壓壓她們。」
慕容信道:「那就只能拜託王妃了。」
弘化公主道:「我祖母昔日有一友,原是個信佛的,後來還俗,生了個好女兒,如今貴為大唐皇后。就不知這位老祖,肯不肯念幾分舊情。」
慕容信又驚又喜,道:「請王妃以大王為重,以國家為重,務必試上一試!」
弘化公主嘆道:「你不必多勸,我如今已是半個吐谷渾人,為了大王,碰碎了頭也無妨。」
十二月初六,是武皇后之母楊氏的壽辰。
為了搶著給楊氏拜壽,才剛剛到初四,武府大門都快被擠破了,都想獲得一份請帖。
到了初五早晨,武順總算得了空閒,在母親楊夫人囑託下,又進宮來拜見武媚娘。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