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七年,元日的最後一日,天寒地凍,李治戴著義陽公主織的一雙手套,坐在寢殿裡看書。
忽然,王伏勝來報,說五皇子李弘求見。
李治道:「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李弘小小的身影走了進來,手中還捧著個捲軸,像個小夫子一樣,下拜道:「孩兒拜見父親。」
李治道:「你一個人來的?你母親呢?」
李弘道:「母親去佛光寺祈福去了,讓孩兒將功課拿給父親指正。」
佛光寺就在宮中,屬皇家寺廟,距離甘露殿還很近,只不過李治不喜寺廟,從未進去。
李治接過李弘的課業,本想在桌上攤開。
誰知滾了半天,竟滾不到頭,一直延伸到地上,才總算全部攤開,竟有近兩丈長。
李治不由愣住了,四歲不到的孩子,就要寫這麼多作業?
細細一想,旋即明白。
自李世民起,唐朝皇室就非常重視教育。
皇子三歲以下,由生母啟蒙,過了三歲,就要送去崇文館聽學,等到十多歲後,便可單獨開府,再由皇帝親自給兒子聘請老師。
唐朝學府共有「六學二館」組成,二館指的是崇文館和弘文館。
弘文館教授的是三品以上高官貴戚子弟。崇文館位於東宮,只教授皇太子和皇族子弟。
李治的六個兒子中,除一歲的李賢不用上學,其他孩子都已在崇文館讀書。
皇帝重視教育,崇文館的學士們自不敢怠慢,每當過節時,就會留下大量課業。
李治看了李弘一眼,問:「這麼多功課,你花了多久寫完?」
李弘脆聲道:「回父親,兒只用了四天就寫完了。」
李治無語。
一共才七天假,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相當於放假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寫作業上。
李治不由對他多了幾分憐愛,仔細檢查起他的課業。
李弘的字估計是武媚娘親自教的,這麼丁點的年紀,就已經寫的相當不錯。
教習給皇子布置作業,都是仔細斟酌,根據每個皇子的年齡和學業進度出題。
李弘目前只讀了兩本書:千字文和急就章。
所以他的課業很簡單,都是些姓氏名字、器服百物等題目。
李治見他答的不錯,正要抬頭嘉獎幾句,忽見他胸口鼓鼓囊囊,似有什麼東西在動。
「弘兒,你衣服里是什麼東西?」
李弘微微有些驚慌,遲疑了一會,小心翼翼的從領口中拿出一個圓滾滾的東西。
仔細一看,原來是只小雛鳥。
李治皺眉道:「你怎麼把小鳥放在胸口裡?」
李弘一副犯了錯的表情,垂著小腦袋。
「孩兒過來時,在一處殿檐下發現這隻小鳥,見它快凍死,就、就塞進衣服里,給它取暖……」
李治怔了半晌,暗道:「這孩子果然打小善良。」
李弘雖然柔善,卻和李顯那種懦弱不同,很受唐高宗喜愛,在朝中也有強大根基,監國數次,受到滿朝文武擁戴。
他曾為了救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與母親武媚娘爭鬥過,並不怕母親。
只可惜他從小體弱多病,二十五歲不到就死了,如果是他登基,武媚娘很難成為女皇。
這也正是李治沒有立他為太子的原因。
望著低頭垂目的李弘,李治暗道:「這孩子和唐高宗一樣,身體不好,以後得讓他多鍛鍊一下。」
「好了,弘兒,你去吧。」
李弘見父親沒有責怪自己,喜道:「孩兒告退。」行了個標準的禮儀,離開了宮殿。
李治沉吟片刻,喊來王伏勝,讓他傳一道旨意,讓所有皇子帶課業來甘露殿一趟,接受檢查。
對大部分皇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壞消息,只有李忠例外。
陳王李忠在宮外開府,是最後一個得到消息的。
李治從弘文館中,給他挑選了幾位學士做老師。
李忠對這幾位老師很是尊敬,他們留下的課業,早已做完,並不怕李治抽檢。
倒是李忠的幾位老師非常緊張,將他的課業重新檢查之後,又囑咐許多話,才放他離府。
李忠離開王府後,徑直朝著皇宮而去。
因為李治並未規定檢查課業的時間,李忠也不急,準備先去拜見母親,再去見父親。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