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鄭貴妃回宮後,先去向武媚娘回稟,回到薰風殿時,早已睏倦不堪,更衣歇息了。

當她再醒來,卻見李治坐在屋裡,正在欣賞桌上幾首詩詞。

這些詩詞正是鄭貴妃昨日考教族中姊妹作品,心中一緊,笑道:「陛下,您何時過來的?」

李治道:「剛來一會,見你沒醒,就拿起來瞧瞧。這些詩詞哪兒來的?」

鄭貴妃一邊在宮人伺候下穿衣,一邊笑道:「都是妾身家中頑童所作,大家快放下,這些詩詞可不配過您的眼。」

李治笑道:「別的詩詞都一般,只有這首弄溪賦還不錯,不知是何人所做?」

鄭貴妃笑道:「是妾身一位表妹所寫,她叫盧婉君,是范陽盧氏子弟。」

李治笑道:「好一個范陽盧氏,連女子都有如此文采,果然不凡。」

鄭貴妃起身後,陪李治在附近的園子裡轉了一會,傳過午膳,李治便離開了薰風殿。

回到甘露殿後,案上又多了些奏章。

李治隨意翻了翻,發現有一份兵部奏章,還是崔敦禮親自上呈。

翻看一看,卻並非好消息。

原來自李治去年責問兵部後,兵部便向涼州、靈州等臨近吐蕃的州縣,加強對吐蕃情報工作的偵探。

結果,很快便有消息傳回。

吐蕃大軍果然駐紮在巴隆河北岸,人數超過十萬,更重要的是,統帥這支軍隊的有兩人。

一人是達延莽布支,也就是吐谷渾的太子,都布的老爹。

這一點李治已經猜到,吐蕃要想吞併吐谷渾,定會重用此人。

只是另一人,卻讓李治心中凝重了幾分。那人正是吐蕃大相祿東贊的兒子,欽陵。

大非川之戰中,打敗薛仁貴的正是此人。

正當李治拿著奏章沉思時,一名內侍來報,說李勣和崔敦禮在殿外求見。

李治心知定是邊關之事又出變化,急命兩人進來。

兩名老臣進殿後,朝李治齊齊拜禮。

李治抬手道:「兩位愛卿不必多禮,是不是前線有消息了?」

李勣肅然道:「回陛下,程務挺剛派人傳回消息,吐蕃大軍已渡過巴隆河,從時間來看,現在應該已包圍了白蘭城。」

白蘭羌是西羌一支,原本生活在青海湖北部,後被吐蕃驅趕,只得南遷。

近年來,自吐蕃吞併蘇毗女國之後,便不斷南侵。

白蘭羌首當其衝,大部分領土都被吐蕃吞併,只得依附吐谷渾方存。

白蘭城只是一座小土城,城外旗幟蔽天,儘是吐蕃人大軍。

然而吐蕃卻並未攻城,只嚴密包圍了白蘭城。

城外,吐蕃大帳。

欽陵正端坐帳內看書,帷幕忽被人掀開,兩個人大步走了進來。

走在後面一人正是出使大唐的都布。

他前面之人,身材魁梧,年過四旬,臉上兩道傷疤,縱橫交錯,是吐蕃大軍主帥,達延。

達延手中拿著馬鞭,死死瞪著欽陵。

「先前是你非要急著進攻,匆匆忙忙,扔下不少輜重,如今到了白蘭城,為何又下令禁止攻城?」

欽陵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面色儒雅,文質彬彬,身材勻稱,肌肉結實。

他站起身,朝達延行了一禮,道:「副相不必急,且聽在下解釋。」

欽陵是監軍,並非主帥,不過因為是祿東贊的兒子,大軍其實還是由他指揮。

達延只能控制手中的吐谷渾部。

達延哼了一聲,走到一張矮椅上坐下。

「那你說吧。」

欽陵抬起頭,看向都布。

「先要多謝世兄入唐一趟,給我們帶來了重要情報。」

達延冷哼道:「你不必冷嘲熱諷,這狗崽子去了趟唐朝,錢沒少用,卻一事無成,本相已向大相上書請罪了。」

欽陵正色道:「此事不能怪世兄,弘化公主也去了唐朝,攀附唐朝皇后,勸唐朝皇帝改變主意。縱然在下親往,也無計可施。」

話鋒一轉:「好在我們早有準備,唐人雖決定幫吐谷渾,動作卻不會太快,我們正可速戰速決。」

達延道:「既是速戰速決,為何還不攻城?」

欽陵緩緩道:「我說的『速』,指的是戰略上的迅速。二位請想,唐朝既支持吐谷渾,那幫西羌小族,定會站在吐谷渾一邊。」

達延道:「這是羌人傳統,只站強者一邊,我們又能如何?」

欽陵道:「所以吐谷渾一定會打著唐朝大旗,派人聯合他們,救援白蘭城。」

達延冷笑道:「我那侄子一向喜歡依靠他人力量。」

都布道:「欽如本說的不錯,唐軍已派出一個叫程務挺的將領,眼下就在白蘭城。」

如本又被稱為翼長,是吐蕃軍事長官的一種稱呼。

達延道:「一個毛頭小子罷了。」

欽陵緩緩道:「良將也罷,愚將也罷,只要是唐朝所派,就能號召眾多小部落。」

達延點點頭。

自吐谷渾被唐朝打敗後,所有羌人的脊梁骨都被唐人打斷,只有吐蕃依然站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