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6章 皇宮蹴鞠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陛下,既然新增兩題,甲第標準不變,乙第錄取標準,應提高到八題。」韓璦出聲道。

李治道:「每年科舉錄取名額就少,若提高到八題過乙第,只怕連十人都不到,科舉豈不成一場笑話?」

韓璦道:「可降低到六題,乙第人數必定大幅增加,也不合適!」

李治凜然道:「怎麼不合適了?」

韓璦道:「朝廷每年官員空缺有限,倘若中舉人數過多,將有一部分人難以通過詮選,去地方任職。長此以往,等候詮選的官員越積越多,難以安置。」

李治朝劉仁軌道:「如今官職空缺很少嗎?」

劉仁軌道:「回陛下,最近一個月,有很多官員被彈劾問罪,罷官去職,朝中空缺並不少。」

韓璦急道:「那只是今年特殊情況,明年未必就有那麼多官員受到彈劾,不可持久。」

李義府笑道:「不如把入流的門檻提高一些,如此,就能多空出一些官位了。」

朝中官員一共有四種來源。

第一種是門蔭入仕,數量最多。第二種通過科舉。第三種,由地方官員舉薦,接替自己。

最後一種,則是從流外官,升為有品官。

流外官又被稱為大吏,比如各司衙門的文吏和胥吏,分為六等,待遇很低,

工作量卻極高。

他們唯一的盼頭,就是一步一步往上熬,最後熬到有品官,也算光宗耀祖了在秦漢初期,官吏不分家,吏員升官,非常容易,到了隋唐,則出現明確界限。

宋明兩朝,更是輕賤這些胥吏,不准他們後代參加科舉,導致他們沒有盼頭,只能盤剝百姓,積累財富。

李義府這個提議,無疑是損害這些流外官的利益。

他說這話很討巧,既迎合皇帝提高科舉名額的目的,同時,也不損害官員集團的利益。

然而這種改變,將極大損害中層更員的利益。

他們向下反饋,吃虧的也只有底層百姓。

李治一言不發,掃了李義府一眼。

李義府心中一驚,知道馬屁拍到馬腿上了,趕忙補救:「既是如此,不如提高『蔭補』標準。」

此話一出,又惹得官員集團不高興了,頓時有好幾名官員出面反對。

這些人全都是五品官。

他們恰好卡在「蔭補」門檻,倘若提高標準,直接損害的就是他們利益。

唐律規定:五品以上官員子弟皆得蔭補,三品以上蔭曾孫,五品以上蔭孫。

孫降子一等,曾孫降孫一等。

至於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員,則是間接福利,家中子弟可去「六學」讀書,成為生員,直接參加科舉,免去鄉試。

李治見那幾個五品官員,竟然都臉紅脖子粗,跟李義府這個宰相,在甘露殿爭了起來。

由此可見,當涉及到自身利益時,大部分人都不會輕易退讓。

李治沉聲道:「都不必爭吵了,先試行再說,等將來官職空缺真的不夠,再想法解決。」

韓璦還要再說話,被來濟拉了拉,朝他搖了搖頭。

常朝結束後,眾大臣退出甘露殿。

李義府快步趕上許敬宗。

「許公,您說韓相和來相今日是怎麼了,乙第改為六題後,錄取人數必然增加。這涉及到世家大族利益,他們為何不跟陛下力爭到底呢?」

許敬宗笑眯眯的道:「陛下如今權威日盛,誰敢違逆聖意?」

李義府點點頭,心中卻道:「老狐狸,開始跟我藏話了。」朝他拱了拱手,

朝中書省方向去了。

每次常朝之後,宰相們還要在政事堂再開一次會。

李義府來到政事堂時,其他宰相們幾乎都已先到了。

因為長孫無忌和李都只參加朔望朝,政事堂議事時,便只剩六人。

分別是:于志寧、崔敦禮、來濟、韓璦、劉仁軌和他。

六人分左右而坐,于志寧和崔敦禮坐在上手兩位,李義府和劉仁軌坐在最後兩位。

中書侍郎、門下侍郎、中書舍人、給事郎等人,雖無發言權,也能參加會議,陪站殿堂。

剛才朝議的事,不必再議,只由來濟重複一遍,好讓中書舍人記下,待會直接草擬造書。

只有剛才朝會上沒有討論的幾件小事,需眾宰相重新商議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