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道:「正是。」
李治點點頭,道:「你詳細把案子講一下吧。」
永徽六年,四月末,高句麗聯合、百濟,攻打新羅。
大唐為迅速集結兵力救援,從河北道五州徵調一筆人頭稅,調往營州,以做軍需。
徵稅的造書被皇帝批覆後,內侍送往中書省覆核。
這是長孫無忌執政時期,才有的一步程序。
覆核之後,因為疏忽,與一份需要翻譯的外國國書搞混,誥書被送到譯語人史訶耽的辦公桌上,外國國書則被送到門下省。
史訶耽早已下衙,對此一無所知。
當天夜裡,一名門下省令史疏忽,將燭台打翻,將當夜蓋印的誥書,全部燒毀。
那令史因此被貶到戶部。
等到史訶耽發現並未燒毀的誥書時,心中極為驚駭。
他不敢上稟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擔心褚遂良公報私仇,藉機給他定罪。
沒過兩日,一份相同的造書出現,送到了戶部。
兩份造書都有皇帝和兩省印章,具有法律效應。
史訶耽因被褚遂良搶了宅邸,一直心懷憤恨,腦海中忽然產生一個大膽的計劃。
既然他手中的浩書也有法律效應,便能夠讓地方州縣執行。
如此一來,豈不是能得一大筆財富?
話雖如此,他只是個譯官,要想干成這件事,根本繞不開戶部。
他把心一橫,找上了戶部當時的最高長官長孫羊。
長孫羊一開始非常驚愣,然而細細思索,戶部當時由他一人說了算,此事竟有極大成功機率。
在金錢誘惑下,長孫羊與史訶耽一拍即合。
唯一的破綻是那名令史,倘若他翻看過誥書,很可能知道內情。
恰好那令史調到戶部,長孫羊多方試探,發現對方並不知情,也就安下心來。
經過縝密謀劃之後,長孫羊將兩份浩書下達到河北五州,並且告訴州縣官員,朝廷擔心百姓負擔太重,故而分兩次徵稅。
州縣官員不知內情,以為真的是把一次稅收分兩次征,便按照兩份造書旨意,連征兩次。
五州百姓苦不堪言,不少人因此家中斷糧,只好離開家鄉,成為流民,只為求存。
長孫羊暗中操作,將一份稅收送到前線,另一份則被他秘密轉運,中飽私囊。
史訶耽也因此分了一大筆錢,在宣陽坊重新置了一座大宅。
那令史也是個人精。
長孫羊當時試探他時,便留了心,後來派人去河北打聽,被他瞧出破綻,於是找上長孫羊,要求分一杯羹。
長孫羊不願把此事鬧大,便也分了他一筆錢。
李治聽到此處,終於明白河北為何有流民過來了。
他沉吟片刻,問道:「此事只與長孫羊有關嗎?他背後有沒有其他人?」
狄仁傑道:「根據臣調查,此案涉案之人不少,但真正知道內情的人,卻只有這三人,他們獲得的利益也最大。」
李治道:「長孫詮可與此案有關?」
狄仁傑道:「應該沒有關係。」
李治皺眉不語。
如此來看,長孫詮並未涉案,只是在幫長孫羊。
難道就因同姓長孫,他就幫長孫羊到如此地步?
李治又想到了燕山會,尋思:「長孫詮幫助長孫羊,很可能是受燕山會指使,燕山會又是什麼目的呢?」
想到此處,李治朝狄仁傑道:「狄卿,你是并州人,可聽說過燕山會?」
狄仁傑想了想,道:「臣並未聽說。」
便在這時,侍立一旁的王及善忽然道:「陛下,臣知道燕山會。」
王伏勝看了他一眼,道:「王將軍既然早就知道,為何上次在九龍湯時不說?」
王及善沉聲道:「上次我只是聽人提過,後來找那人詳細問過,這才向陛下匯報。」
李治道:「你說的是誰?」
王及善道:「是臣魔下果翼都尉,程務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