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武后親蠶
長安城東郊,春明門外,有一座五尺高、五尺寬、四出陛的祭壇。
此壇名為先農壇,是皇帝祈禱先農,護佑國家風調雨順的祭壇。
這日清晨,李治率領群臣,在先農壇舉行親耕大典。
祭壇旁邊有一千畝田地,作為籍田之用。
李治需先登上先農壇,向先農禱告,祈求先農保佑大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祭祀先農的規格,使用太牢之禮。
太牢之禮是古代等級最高的祭祀之禮,以一頭牛、一隻羊、一口豬為祭品。
祭祀先農後,李治走下祭壇,開始親耕禮。
由司農卿遞上御用耒幫(鋤頭),陪李治一起耕籍田的一共有十二人。
分別是朝廷官職、爵位最高的十二名官員。
李治需要用耒推三下,其他人按照級別,官職越低,需要推的次數越多,
最多九下。
當李治主持先農禮時,武媚娘也在後宮主持親蠶禮。
宮中所有命婦,都要跟隨武皇后祭拜蠶神螺祖、並採桑餵蠶。
蠶螺廟位于禁苑之中,廟旁種著一片桑樹林。
內侍宮人們正採集著桑葉,送到廟中的桑房之中。
一共五間桑房,每間屋子裡擺了幾十張桌案,命婦們全都坐在案後,用桑葉餵著蠶兒。
對這些平日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貴婦人來說,今日是她們難得的勞作之日。
有人興趣盎然,有人面露嫌色,也有人趁此機會,與其他命婦低聲笑談。
徐槿坐在一張案後,游目四顧,忽然心中一動,命人取來紙筆,寫下一首親蠶賦。
不僅如此,她腦中還勾勒著先農禮的場景,細細思良久,又作了一首《奉和先農賦》。
作完之後,她小心的收了起來。
這首詩是備用稿,倘若李治作了一首先農賦,她便可以用這首賦,以作和韻之賦。
當然,如果皇帝並未作先農賦,她這首和賦也會立刻銷毀。
一旁的鄭貴妃沒她那麼好雅興。
她非常懼怕這些小蠶,餵食時將整片蠶葉扔進去,讓蠶兒自己吃,根本不敢碰一下竹。
劉充媛是眾命婦之中,真正在誠心祭拜之人,她專心致志的餵著每隻蠶,一絲不苟。
有蠶兒萎靡不振,不願吃葉,她還會拿到手中,仔細檢查。
武媚娘最先餵好蠶兒,離開了桑房。
她一離開,鄭貴妃立刻站了起來,在身上衣服上拍了拍,似乎生怕有蠶兒爬到身上,隨後快步離開。
其他命婦也三三兩兩的離開。
對大部分命婦來說,親蠶禮就是個形式,以她們府中條件,平日根本不需要親自女紅。
武媚娘來到偏殿休息,先淨了淨手,換了身衣服,然後慵懶的靠在榻上,閉目養神。
有宮人遞上糕點和果脯,她此時卻沒什麼食慾,揮手命宮人撤下。
「陛下還沒有回宮嗎?」她朝江尚宮問道。
江尚宮道:「應該快了。」
這時,張多海快步跑了進來,低聲道:「殿下,剛剛大理寺那邊傳來消息,
狄仁傑已經撬開了公孫羊的嘴,他不僅供出那筆稅款下落,也供出了長孫詮。」
李治命長秋台配合狄仁傑查案,所以長秋台也派了一名內侍,跟隨狄仁傑身邊,參與了審問長孫羊。
武媚娘鳳眸微閃:「如此說來,長孫詮果然也牽涉到此案了?」
張多海道:「那倒沒有,不過長孫詮似乎對那筆稅款很感興趣,他幫長孫羊殺史訶耽的條件,就是讓長孫羊告訴他稅款下落。」
武媚娘道:「長孫羊告訴他了嗎?」
張多海道:「在狄仁傑捉拿長孫羊之前,長孫詮便已從長孫羊口中,問得稅款下落。」
武媚娘凝思片刻,眉道:「奇怪,長孫詮的目的難道是那筆稅款?」
張多海道:「從狄仁傑的態度來看,他似乎覺得長孫詮另有目的,對了,狄仁傑還查到一件事。」
武媚娘側頭道:「何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