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其實並非真的想聽曲,他想要好好考慮一件事。
聽鄭貴妃彈奏時,他感覺自己頭腦最清楚,所以每次需要想事情時,就來聽她彈奏。
如果李治記憶不錯的話,畢正義的事肯定與李義府有關。
那麼李義府這個宰相肯定不能當了。
如今的朝堂,好不容易形成一股平衡之勢,倘若李義府罷相,可能又會平生波折。
李治要考慮好接替李義府的人選,將朝堂影響降到最低。
長孫無忌致仕後,朝堂原本有七位宰相。
韓璦、來濟代表世家利益。于志寧、崔敦禮代表中立。李代表軍方。劉仁軌代表清流。李義府代表的是擁武派。
無論哪一人忽然罷相,他們身後所代表的利益群體,肯定會躁動不安。
比如李義府。
如果他被罷相,擁武派官員便無法在中樞發聲,肯定會有所行動。
這些人李治雖不打算重用,但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將他們給處理了。
當初廢王立武,他們都立有功勞,倘若李治表現的太不近人情,將來也沒人願意替他做事了。
換句話說,替換李義府的人選,最好也在擁武派官員中選擇。
這些人中,有資格拜相的也就四五人。
許敬宗肯定是最有資格的一個,不過他雖然能幹,卻與武媚娘關係太近。
倘若拜他為宰相,很可能傳達出錯誤訊息,讓人以為自己又要讓武媚娘參政,到時很容易惹出麻煩。
除許敬宗之外,崔義玄最有資格。
不過此人是清河崔氏中人,立場有些搖擺。
倘若他被世家派系拉攏過去,也很麻煩。
再然後是王德儉,他是許敬宗女婿,也並非好的人選。
突然間,一個人的名字出現在李治腦海中。
李敬玄。
此人打仗雖不行,但很擅長處理文事,而且剛被劉仁軌查過,身上沒有任何污點,兼勞苦功勞。
任命他為宰相,群臣都會覺得,自己並未忘記那些為他盡過忠之人。
各方面來看,他都算得上一個極佳人選。
想到此處,李治心情豁然開朗,放下心緒,安心聽著鄭貴妃的樂曲。
在薰風殿待了兩個多時辰,直到下午未時末牌時分,王伏勝匯報,說狄仁傑再次入宮求見。
李治知道肯定是李義府的事有了結果,來到甘露殿,宣狄仁傑覲見。
狄仁傑進殿後,敘禮畢,李治問道:「狄卿,案子可查清楚了?」
狄仁傑拱手道:「多虧陛下指引l,臣等在李相公一處產業中,找到淳于氏,
指使畢正義之人,確實是李相公。」
李治點點頭,道:「王倫之死,可與李義府有關?」
狄仁傑道:「臣目前還不能確定,可能需要詢問李相公。」
李治道:「依你之見,此事該如何審理比較合適?」
「臣以為應由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三堂會審。」
李治擺手道:「伏勝,傳旨中書,即刻免去李義府宰相之職,由狄仁傑、劉仁軌、李敬玄聯合審理。」
狄仁傑聽了後,暗暗奇怪,心想:「陛下為何派李敬玄也參與審理?」
立政殿。
武媚娘側臥在鳳榻之上,單手支頤,閉著雙眼。
幾名宮人,在她身前敲打著一種輕柔舒緩的樂器。
根據御醫說法,這種輕柔的聲音既能讓孕婦放鬆心情,也對腹中胎兒有好處。
所以武媚娘每天都要聽一會。
這時,江尚宮和張多海一起走了進來,在一旁侍立。
武媚娘抬頭看了兩人一眼,揮手示意宮人退下,問道:「怎麼了,臉色都這般難看?」
張多海道:「殿下,公主府那件案子有結果了,指使廖平殺王倫之人,是大理寺丞畢正義。」
武媚娘淡淡道:「畢正義背後應該還有人吧?」
張多海低聲道:「您說的一點不錯,背後之人是-————-李義府相公。」
武媚娘皺了皺眉,道:「到底怎麼回事?」
張多海道:「大理寺關押過一個女犯,是王倫妻子,長的極為貌美,李相公去大理獄視察時,看上了她,畢正義就將她換了出來,送給了李相公。」
「後來王倫來到長安,發現大理獄中的女人並非妻子,懷疑妻子被畢正義收入房中,於是找上畢正義,質問此事。」
「畢正義本想私了此事,王倫卻非常激動,不肯善罷甘休。畢正義怕王倫把此事鬧大,這才從河北召來一名不良人,做了假公驗,化名廖平,將王倫殺死。」
武媚娘搖頭道:「李義府竟為一個女犯做出這種事來,好大出息。」
江尚宮小心翼翼的道:「殿下,您要不要替李相公求情?」
武媚娘搖頭道:「不可,我這時去求情,陛下又會怪我干涉朝政。」
江尚宮低聲道:「可您當初冊封皇后的誥書,是李相公親手草擬的呀。」
武媚娘掃了她一眼,道:「江燕,你為何突然這麼幫李義府說話?」
江尚宮急忙跪在地上,低聲道:「奴婢只是覺得,聖人是重情之人,您念在舊情替李相公求情,他可能不會生氣。」
武媚娘抬手道:「你不懂,宰相的罷,關係朝堂平衡,長安穩定,這是陛下最看重的事,吾絕不能越界。」
江尚宮低聲道:「是。」站了起來。
武媚娘接著道:「吾了解李義府,他愛惜名聲,絕不會指使畢正義殺人。」
只要王倫之死與李義府無關,那麼他的罪名就不會太大,頂多被罷去宰相。
江尚宮聽完後,暗暗鬆了口氣。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