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6章 甘泉宮面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王伏勝低著頭,道:「臣並無此意,只是剛才聽說時,有種難以置信的感覺。」

李治沒有聲,一路回到寢殿,走到床榻上坐下,才緩緩道:「朕一開始也和你差不多,覺得驚。可仔細一想,也就不足為奇了。」

「蕭恕的案子如果是真的,幾百條人命,朕絕不會輕饒蕭氏。他們也清楚這一點,自然孤注一擲。況且蕭氏基業在江南,謀逆的顧忌也更少一些。」

王伏勝道:「陛下說的是。」

李治緩緩道:「你懷疑皇后,也不算錯,她把這個案子拿出來,就是在逼蕭氏謀反。可案子畢竟是真的,所以皇后也不能算錯,你明白嗎?」

王伏勝忙道:「臣明白,蕭氏在江南胡作非為,是他們咎由自取!」

李治緩緩道:「他們造反,朕謀劃改田制之事,倒容易了些,現在就看經此一事,群臣態度是否有變了。」

次日清晨,蕭氏謀逆之事,便傳遍長安城。

要說此事最受震撼之人,還要數李敬業。

一切都因他跟蕭恕打了一場架開始,誰能想到,最後竟扯出一個謀逆大案。

于志寧、辛茂將、盧承慶、李義府等人因各種原因,都在關注此案,得知蕭氏謀逆後,全都吃了一驚,趕忙派人打聽情況。

尉遲恭一早就回到長安,將案子交給了狄仁傑,於是眾人紛紛派人去大理寺打探消息。

狄仁傑也沒想到蕭氏刺殺不成,竟膽大妄為,策劃謀逆。

一個侵田殺人案,瞬間變成謀逆大案。

幸好李治給過他密旨,不然他是真不敢查下去了。

盧照鄰得知此事後,心中微感不安,

前日他還代表叔父去勸說狄仁傑從輕處置蕭恕,若是被有心人彈劾,說他與蕭氏謀逆有牽扯,那真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這天上午,他批閱誥書時一直心不在焉,兩個時辰才批閱了十幾份誥書。

幸好高有道和杜易簡幫他分擔了很多,才沒有耽誤正事。

臨近中午時,一名內侍忽然來到偏殿,朝幾人說道:「聖人口諭,任何與田制有關的奏章,不必閱覽,直接送到溫泉宮。」

五人趕忙起身領旨。

不一會,午時鼓聲響起,三人一起出宮,在朱雀門外的橫街攤位上用食。

三人坐在一個湯餅鋪子裡,杜易簡一邊吃著湯餅,一邊說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陛下最近很關注田制?」

盧照鄰嘆了口氣,道:「前陣子,陛下就提出要更改田制,被叔父他們給勸住了,只怕蕭氏謀逆之事,讓陛下對兼併田地更為惱怒,又琢磨著改田制了。」

高有道道:「依我之見,田制確實有問題,改了也無妨。」

盧照鄰沉聲道:「高兄,這種話可不能亂說啊!」

「對啊,高兄,均田制是祖制,不能輕易更改!」杜易簡道。

高有道吃了口湯餅,淡淡道:「科舉也是祖制,若不是陛下增設殿試,你我焉能入仕?」

盧照鄰和杜易簡都愣了一下。

高有道接著道:「祖制不能擅改,是為防止出現昏庸君王,毀壞大唐根基。

當今聖人英明,每次改制,都是深思熟慮,並非頭腦一熱做出決定。」

杜易簡低聲道:「高兄,還是算了吧。這事影響太大,倘若出了差錯,你我怎擔當的起?」

「況且你我並無上奏議政的權力,還是規規矩矩,做好分內之事吧。」

高有道嘆了口氣,沒再說什麼。

內侍傳達皇帝口諭的時候,不僅有高有道五人,還有不少內侍宮人在,況且是當眾宣布。

消息很快在朝堂傳開,群臣立刻就明白過來,皇帝因蕭氏謀逆,再次萌生出修改田制的想法。

這也正常,蕭氏謀逆的起因,就是因兼併土地,殺死施家莊數百口人。

皇帝自然認為問題出在田制。

盧承慶等人知道皇帝回長安後,肯定會重提舊事,都琢磨著這次怎麼才能勸住皇帝。

然而也有不少大臣開始考慮著,田制是否真有問題,要不然為何會產生如此惡劣的謀逆案呢?

怎麼修改田制,才能解除如今田制的弊端,以免出現類似之事,這樣的想法,已經出現在不少朝臣腦海中。

也有一部分大臣,單純是為了迎合皇帝的想法。

既然皇帝想改田制,那就修改好了,自己只要能藉此獲得皇帝青睞,那就不虧。

不過就算要改,也不是上奏表個態就完事,還需要解決修改由制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短短几日,竟真的出現不少跟修改田制有關的奏章。

高有道等人不敢怠慢,將這些奏章單獨列出,全部送到了甘泉宮。

數日之後,狄仁傑終於審清了蕭氏謀反之案。

這案子審起來很容易,一來蕭氏中人分成兩撥,沒有參與謀反的毫不留情的供出參與謀反之人,口供非常充足。

二來蕭氏幾位族老等主犯,表現的意外的配合,口供幾乎沒有錯漏。

三來,原本干擾狄仁傑斷案的外部勢力,全部收手,沒有誰再敢插手到蕭氏謀反案之中。

狄仁傑很快將審好的案卷,親自送到了溫泉宮。

當天晚上,皇帝便派人回到長安,傳達一道旨意。

明日下午,在兩儀殿舉行臨時朝會,在京官員皆要參加,共議蕭氏謀逆之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