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8章 朕替先帝彌補過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此事議定後,朝會繼續進行。

隨著各項事務一一商議完畢,長孫詮越來越緊張。

這時,輪到燕然副都護周智度匯報漠北之事。

李治聽他說完後,問道:「漠北最近可有什麼特別的事發生嗎?」

周智度愣了一下,道:「回陛下,除了部落增多了一些外,並無特別之事。」

李治沒好氣道:「部落忽然增多,不就是奇怪的事嗎?可查清增加的部落,都是哪族的胡人?」

周智度忙道:「回陛下,都是鐵勒人。」

李治道:「都從哪裡來的?」

周智度道:「應該是之前流離失所的小部落,重新返回漠北。

韓王李元嘉忽然出列,道:「薛將軍當初平叛時,只針對鐵勒九大部落,小部落並未受影響,何來流離失所的說法?會不會是鐵勒九姓部落,悄悄回到漠北?」

周智度道:「不會啊,臣派人打探過,他們已西遷到謙河流域,正在和本地的戛斯部征戰,搶奪他們的水草,並無東歸跡象。」

李元嘉拱手道:「陛下,既然不是鐵勒部,很可能是其他胡族,假冒鐵勒部。臣以為應該查清此事,驅逐他們,否則會影響到本朝商人在漠北的利益。」

李治目光看向周智度,道:「周卿,你以為韓王所言如何?」

周智度忙道:「如果真是其他部落偽裝成鐵勒部,臣一定查清此事,驅逐他們!」

李治點頭道:「很好,朕等著你的消息。」

此事完畢後,上官儀出列,奏請在太府寺新設一個機構,名為「質櫃所」,在各州縣設立官營質櫃,允許百姓們低息借貸。

這正是李弘與東宮官員們研究出的方案,在李弘堅持下,利息非常低不到一分。

李治已經看過方案,並且同意,只加了一條,讓御史台和戶部官員監督此事,防止有官員以公謀私,藉機賺錢,

上官儀兼任太子詹事,所以由他提出此事,最為合適。

群臣都知道此事是太子所謀,無人反對。

李治當即同意了此事,先挑選十個大州,設立質庫所,以觀後效。

眼瞧大事基本都商議完畢,長孫詮終於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群臣早已聽聞免除役的消息,見他出列,心中皆是一驚。

李治道:「講!」

長孫詮拱手道:「陛下,這兩年來,魯城縣以招募民力之法,代替徵召民力,效果顯著,極受百姓推崇,臣以為可將此策,推至全國。」

話音剛落,立刻有好幾名官員出列反對。

長孫詮側頭看去,反對之人中有盧承慶、杜正倫、于志寧、李、尉遲恭、程知節等人。

若是一般官員,見到這麼多重量級大員反對自己,必定沒有勇氣再堅持己見。

長孫詮卻絲毫不懼,因為這些出列的人,都在長孫無忌的意料之中。

畫會的一番布置,也成功奏效,閻立本穩穩坐在席上,並無起身的意思。

這也讓長孫詮多了幾分信心。

盧承慶最先發難,道:「長孫縣尉,役自夏商周便存在,至秦漢成為常制,乃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怎能說取消就取消。」

杜正倫道:「我知道駙馬是為民考慮,可你想過沒有,取消役,國家將增加多少財政支出,到時國庫入不敷出,只能增稅,於民未必有利!」

長孫詮道:「在下計算過,魯城縣取消役後,財政支出確實增多,但民眾收入卻增加的更多。就算將來增加賦稅,百姓們也不會抱怨。」

杜正倫若有所思道:「你的意思是說,就算多增稅,百姓們多出的收入,減去這些賦稅,也有盈餘?」

長孫詮道:「正是如此,而且役免除後,還會從其他方式,為國家增加收入。」

杜正倫道:「不知有哪些方式?」

長孫詮道:「第一個是商稅,這兩年來,魯城縣商業發展大幅增加,商稅增加了近五成。」

杜正倫與盧承慶對視一眼,似乎都被說動了一些。

長孫詮接著道:「第二,魯城縣新生人口,遠勝其他州縣,十五年後,

田稅也會大幅增加。」

杜盧二人聽到此處,都沒有再開口,

于志寧忽然道:「若是役取消,將來修建各種工事,豈不要花費大量的額外支出?」

閻立本道:「話是如此,不過與之相對的,百姓免受徵調,便能專心打理良田,增加產出。這些錢可以從賦稅中收回來,對吧,長孫縣尉。」

長孫詮沒想到閻立本不僅不反對,竟還幫自己說話,心中大喜,

道:「正是如此。」

閻立本身為工部尚書,負責的就是全國大項工事,他既然這麼說,于志寧也不好反對了。

李道:「請問長孫縣尉,若是取消役,戰爭時期,如何輸送物資,

也是用錢招募民力嗎?」

他的語氣很溫和,不像質問,更像是商量。

長孫詮拱手道:「回李將軍,下官以為,可以保留一部分雜役,取名『兵役』」,戰時徵調。戰後,由朝廷給受征百姓一部分補償。」

如此一來,對軍隊來說,與原來徵調的民力並無分別。

李與尉遲恭,程知節用眼神交流了一會後,三人都退了回去。

于志寧反應很快,見他們退回躡席,也緊跟著退下。

如此一來,反對之人都被說服,其他如李義府、上官儀等人都知道皇帝支持此事,自不會反對。

李治環視一圈,見無人再反對,暗暗點頭:「讓長孫無忌幫長孫詮謀劃此事,果然是個正確決定。」

「諸卿既無異議,那就依長孫縣尉之言,在全國取消正役,只保留兵役。」他大聲宣布。

長孫詮又道:「陛下,臣以為可循序漸進,先在河北道施行,若無問題,再推行其他九道。」

李治道:「准奏。」

眾大臣見他如此謹慎,原本還有幾分質疑的大臣,也暗暗點頭。

此事奏畢,再無大臣出列上奏。

李治喊了聲「退朝」,從側門離開大殿。

新年的第一場朝會,就此結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