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5章 武皇后與文成公主的交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255章 武皇后與文成公主的交鋒

三月十五的朔望朝,李治下旨,在西羌原吐蕃之地,設立昆藏都護府。

薛仁貴被任命為大都護,下設九都督府,三十六州。

在這次的朝會上,羈摩州也被取消,全部改為正州。

到了三月下旬,陸陸續續有吐蕃消息傳來。

雖然蘇毗、象雄、發羌等部落歸附了大唐,依然有很多部落開始叛亂。

叛亂已被薛仁貴、蘇定方平定,然而吐蕃的局勢,卻並不樂觀。

便是在這樣的局勢下,吐蕃使節團來到了長安,來的不僅有祿東贊,還有文成公主。

李治並未接見他們,只命人將吐番人安置在鴻臚寺。

他其實對祿東贊和文成公主都很好奇,打算親自見二人一面。

不過眼下局勢下,兩人很可能是為保全吐蕃而來,故而先晾晾他們,消磨他們的意志,再見不遲。

吐蕃使節團進入長安後的第三天,大食使節團也來了。

卑路斯進入內領府後,提供了很多大食消息。

李治也終於知道,波斯人為何要刺殺大食使節團。

大食和唐朝不同,他們以宗教立國,國王稱為哈里發,意為代理者,行政機構並不複雜,以都城為宗教聖地,每占領一個地方,便設立一個總督來統治。

這樣做的好處是擴張速度很快,壞處也很明顯,總督權力過大,容易威脅到哈里發的權力。

比如現在,大食國的波斯總督穆阿維葉,就已經尾大不掉。

穆阿維葉不僅是波斯總督,也是另一處地區的總督,其實力已經超過了聖地的哈里發。

原本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幾乎已快內戰,後來雙方談判之後,決定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

穆阿維葉負責東征,哈里發則負責向西擴張,矛盾暫時得到緩解。

正因如此,大唐需要面對的是穆阿維葉控制的大食軍隊,並非整個大食。

這次出使唐朝的大食使節,正是穆阿維葉的弟弟伊本,是穆阿維葉的左膀右臂。

通過這些情報,李治也大致摸清了大食人的想法。

他們派伊本來大唐,可見對這次談判的重視,這也側面說明,大食人並不願跟大唐打仗。

大食人的使節團非常龐大,幾乎快有一千人了,他們顯然想通過這種方式,

顯示自己的強大。

然而知道大食虛實的李治,已從中瞧出幾分外強中乾。

李治也不急著見大食人,同樣把他們晾在一邊,

這日上午,李治處理完政務後,朝王伏勝道:「吐蕃使節團已來幾天了?」

王伏勝道:「回陛下,已有十二天了。」

李治問道:「祿東贊這些天都在做什麼?」

王伏勝道:「此人倒沉得住氣,向鴻臚寺官員要了些書籍,整日待在屋中看書,並不外出。」

李治站起身,道:「也是時候和他見一面了,你給英國公傳一道旨意,讓他下午請祿東贊過府一趟。」

「是。」王伏勝應諾一聲,前往內侍監,找了名侍御史傳旨。

當他回到甘露殿時,李治已經離開了大殿,一問之下,才知皇后把皇帝請去了立政殿。

王伏勝快步小跑,在立政門追上了李治。

立政殿外,武媚娘早已帶著宮人迎駕,隨同迎駕的還有李賢。

李治進入殿內,抱著李賢在榻上坐下,朝武媚娘看了過去。

「媚娘,找朕何事?」

武媚娘眸光凝注在李賢身上,道:「陛下,賢兒已快四歲,您看是不是該讓他去崇文館了?」

李治平日太過忙碌,孩子又多,顧不到每個孩子,此時看向李賢,才發現他確實長大了不少。

「賢兒,現在讓你去崇文館,你可願意?」

李賢嘻嘻一笑,道:「孩兒早就想去了,是母親不讓。」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是你平日不用功,學問比你五兄三歲時,可差得遠了。」

李賢爭辯道:「是母親沒有認真教,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你也不讓我問!

+

武媚娘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

若不是李治在這裡,肯定就要訓斥李賢一頓。

她這個次子跟李弘完全不同,聽她講學時,總愛插嘴,讓他把問題留到講完後再問,等講完時,他便說忘記了。

武媚娘實在對他沒了耐心,這才決定把他趕到崇文館,眼不見為盡。

李治正色道:「賢兒,你如今也長大了,以後去了崇文館,可要聽學士的話,若敢頑皮,父親可是要懲罰你的。」

李賢忙點著小腦袋,道:「孩兒一定聽話。」

武媚娘見兒子在丈夫面前賣乖,眼角又跳動了幾下,微微側過頭去。

「賢兒,你去玩兒吧,我和你母親說幾句話。」李治摸了摸李賢的腦袋。

李賢「哦」了一聲,從李治身上滑下來,蹦跳跳離開了屋子。

「陛下,您有什麼事要和妾身說嗎?」武媚娘奇道,

李治道:「媚娘,聽說吐蕃使節來了長安,那位文成公主,也隨同在使節團中,你可認識她?」

文成公主雖然是松贊干布的王后,出嫁時卻只有十六歲,年齡比武媚娘還小一歲。

武媚娘笑道:「妾身只聽說過她,不過對她倒是很好奇。」

李治道:「那正好,你把她召入宮中,見上一面,如何?」

武媚娘心思透亮,眸光閃動間,已明白了李治的心思。

文成公主的身份特殊,和弘化公主類似,然而她的處境文比弘化公主尷尬一些。

她的丈夫松贊干布已死,吐蕃又反叛大唐,她夾在兩國之中,處境可想而知。

李治應該是想見她一面,又擔心她成為吐蕃人的喉舌,替對方求情。

故而讓武媚娘先探探風,問清文成公主的心思,再決定是否見她。

「妾身稍後就差人請她入宮,探查她的心思。」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笑道:「很好,你和她見面,朕也去和祿東贊見一面,瞧瞧吐蕃人派使節團過來,到底有何用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