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宮牆之外
武媚娘懷孕之後,日子又回到了當初懷李顯的時候。
李治每天上午都會過來陪她一會。
因為楊夫人年紀大了,出入宮廷不便,武媚娘向李治請旨,讓武如意代替胎教,李治欣然同意。
這日上午,李治過來時,武家姊妹正在說話,旁邊還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丫頭,正是賀蘭敏柔。
李治坐在武媚娘旁邊,聽著武如意說一些長安城的趣事,賀蘭敏柔偶爾也會插兩句嘴。
深宮就像一面高牆,將宮內和宮外隔絕成兩個世界。
在李治印象中,李忠和李吉都還只是小孩子,平日入宮時,李治也只會考問一下他們的功課,並不清楚他們別的事情。
從武如意口中,李治才發現兩人有著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一面。
兩人才剛滿十六歲,竟然在長安城非常有名了。
李忠出名是因為他的孝。
每隔三天,他就會入宮拜見劉充媛,風雨無阻,從無間斷。
這位大皇子對娘舅家也非常關照,時常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
李治仔細想想,李忠確實是向自己請安最勤的皇子,只是自己平日太忙,根本沒有注意。
依稀記得,李忠剛開府時,毆打兩名老師,導致名聲很差。
當時還有很多官員上奏彈劾他,希望李治對他加強管教。
不過自那以後,人們逐漸發現,陳王其實對老師非常尊敬,老師生病還會親自去看望。
不知不覺間,風評已悄然扭轉。
唐人重視孝道,李忠身份高貴,卻能恪守孝道,也不仗勢欺人,故而很得長安民眾喜愛。
與李忠相比,李吉出名,卻是憑著音律。
他小小年紀,已能演奏十幾種樂器,水準都很高,府中也養了很多音律大家為清客。
在這些清客的宣傳下,小吳王頗有風雅之名。
再加上他與李忠關係密切,形影不離,名聲相互加成下,兩人都成為長安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人物。
聽起來,似乎這兩小子都成長的不錯,李治頗感欣慰。
可繼續聽下來,李治突然又覺得,武如意的話也不能完全相信。
因為在她口中,賀蘭敏之竟然也有不錯的名聲,什麼文武雙全,風流之類的,很受長安百姓的追捧。
無論真假,聽她們說起這些事,倒也新鮮有趣,李治便笑吟吟的坐在旁邊聽著。
王伏勝對這些就沒有多大興趣了。
他站在大殿角落,目光時不時的看向門口,沒多久,便看到一名內侍來到門口,朝他直打眼色。
王伏勝悄悄離開了內殿,來到門外,朝那名內侍道:「秦少監來了嗎?」
那內侍道:「秦少監去了內侍監衙房,請您過去見他。」
太極宮內侍上萬,敢讓王伏勝這個內侍大監過去見面的人,整個後宮,
也只有秦少監一人了。
連張多海最囂張的時候,也不敢這麼做。
王伏勝卻並未露出不悅之色,朝幾名內侍吩咐了一句後,邁步朝著內侍監而去。
秦少監是後宮中年紀最大的內侍。
王伏勝入宮時,他便是太宗李世民身邊的內侍,地位僅次於內侍大監張阿難。
太宗死後,張阿難殉葬。
新皇帝即位之初,王伏勝憑著從龍之功,升為了內侍少監,當時的內侍大監便是秦少監。
一朝天子一朝臣,內侍也是臣。
王伏勝年紀雖輕,憑著與皇帝的關係,沒幾年便取代了秦少監,後者則降為了少監。
不僅如此,另一位少監張多海憑著武皇后的寵幸,在後宮十分囂張,根本不把秦少監放在眼裡。
這位宮中資歷最老的內侍只好退居幕後,管理山池院等偏僻院落。
平日他也不大去內侍監點卯,不與這兩個年輕後輩相爭,樂得清閒自在。
正因如此,王伏勝平日很難見到這位老前輩,
李治前兩日在高安公主的秘密花園中,聽到一名女子唱歌,讓王伏勝調查。
然而王伏勝查了一日,竟毫無收穫,無奈之下,只好向秦少監求助。
既然是求助對方,王伏勝自然也不敢拿架子,邁著小碎步,很快來到了內侍監。
穿過兩條走廊,來到秦少監的辦公房,只見門外站著四名年輕的小內侍,一起朝著他行禮。
王伏勝擺手道:「秦翁可在屋中?」
一名小內侍笑道:「正等著大監您呢。」推開門,把王伏勝請了進去。
屋內點著很濃的香,煙霧繚繞。
一張錦榻之上,躺著一名頭髮花白的老內侍,不時發出一道咳嗽聲,旁邊兩名小內侍正在幫他捶腿。
王伏勝上前兩步,拱手道:「秦翁,冒昧把您請過來,還請見諒。」
老內侍拾日阿你門西小畝子快扶我起來見禮?」顫巍巍就要起身。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