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就算君王不改,史官記載歷史時,也會加入個人情緒。
就連司馬遷那樣的人,在記載衛青、霍去病和李廣時,也是兩種態度。
「金娘子,你還是繼續說吧。」
金燕點頭道:「當時馬韓共有五十八個國家,盟主是目支國,因他們帶領其他國家,與中原王朝戰爭,結果戰敗,威信大減,盟主之位,便被百濟國取代。」
武媚娘問:「當時的中原王朝,是哪個朝代?」
金燕遲疑道:「書記並未記載,我想可能是漢吧。」
李治對這段歷史也不太了解,正琢磨著怎麼印證時,一旁的武媚娘柔聲道:
「陛下,何不把許敬宗喊過來,他對各朝歷史頗為熟悉。」
許敬宗長期編著國史,朝堂之中,論起對各朝歷史的了解,只怕無人能勝過他。
李治點頭道:「也好,傳許敬宗覲見。」
許敬宗正在禮部坐衙,聽說皇帝召見,步履飛快的來到立政殿,奔行速度,
絕不像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
李治見他喘著氣進殿,見禮時滿頭大汗,笑道:「許卿不必多禮,伏勝,賜座。」
待許敬宗落座後,朝他說道:「許卿,朕找你過來,是想問一下百濟的情況。」
許敬宗擦了擦汗,笑道:「百濟啊,他們是朱蒙後人建立的國家,陛下想知道哪一段?」
武媚娘道:「就說說百濟如何成為馬韓諸部的盟主。」
許敬宗微微一笑,道:「那是魏晉時期,當時是漢已滅亡,分為三國,北方由魏國掌控,馬韓盟主是目支國,又稱為月支國。」
金燕見這老者如此熟悉本國歷史,如數家珍,不由警了他一眼,暗暗佩服。
許敬宗接著道:「東漢末年,漢朝動亂,馬韓諸部趁機來犯帶方郡。帶方太守弓遵,領兵擊敗了馬韓人,卻也身受重傷,戰死沙場。」
「馬韓元氣大傷,目支國不能服眾,由伯濟國取而代之,伯濟國便是如今的百濟國了。」
金燕聽完後,愜愜不語。
根據她在書記上看到的歷史,當時馬韓諸部明明是與整個中原王朝戰爭,這才落敗。
怎麼在中原王朝的歷史中,就變成和中原一個郡的戰爭了呢?
瞧這老者模樣,也不像說謊的樣子,她頓時陷入了懷疑。
李治道:「金娘子,你繼續說吧。」
金燕下巴不再像之前抬的那麼高了,低聲道:「後來百濟利用盟主身份,不斷壯大,將部落聯盟,統一為一個大的國家。」
停頓了一下,接著道:「書記記載,百濟又與中原王朝發生交戰,兩代君王都死於此戰。王室的統治不穩,便開始與真氏聯姻,每一代扶餘王,都會娶真氏為妻。」
說完之後,目光看向了許敬宗。
許敬宗接口道:「這應該是五胡侵略時期,百濟人也想趁機占便宜,攻打普朝樂浪郡,卻被太守擊退。」
金燕聽到此話,不聲了。
武媚娘眼中多了絲笑意,道:「金娘子,你繼續說啊。」
許敬宗也眨了眨眼睛,似乎在催促她快說,自己也好繼續補充。
金燕低聲道:「貴國既然有人知道百濟情況,陛下和皇后殿下,又何必還來問我?」
李治正色道:「你是站在百濟人立場上說,許卿站在中原王朝立場解讀,你二人相互印證,才能還原真實歷史。」
金燕看了他一眼,道:「後來高句麗強大後,百濟經常打敗仗,地位搖擺,
只能扶持更多的貴族,幫助他們維持統治。」
李治道:「這些貴族都是扶餘人嗎?」
金燕道:「當然了,百濟有三個階層,頂層是扶餘王族,第二層是扶餘貴族,只有最底層是馬韓百姓,有馬韓血統之人,是無法做官的。」
李治皺眉道:「百濟國的馬韓人,數量應該更多吧?
金燕道:「是的,國家中九成以上都是馬韓人。」
「那馬韓人為何不反抗扶餘人呢?」
金燕道:「新羅曾暗中支持過馬韓人,想要推翻扶餘人統治,後來在高句麗幫助下,平定了叛亂。」
李治聽完後,也不由暗暗稱奇。
百濟國就像是高句麗和新羅的結合體,與雙方都有關係,一方想對付他們,
另一方就可能幫忙。
這才形成了奇特的三國關係。
李治道:「那朕問你,如果百濟被我大唐消滅後,百濟人更傾向于歸附我大唐、新羅,還是歸附高句麗?」
金燕毫不猶豫的道:「當然是新羅了,你們若消滅百濟,打擊的是扶餘人,
底層的馬韓人只會投向新羅。」
武媚娘忽然道:「馬韓人的語言,是否和新羅人一樣?」
金燕點頭道:「正是,這也是馬韓人願意接受新羅統治的原因。」
李治聽她說明百濟情況後,暗暗點頭。
難怪蘇定方消滅百濟後,百濟都被新羅奪了過去。
他們有民眾基礎,大唐軍力再強,也爭不過民心。
李治警了許敬宗一眼,道:「許公,你覺得我大唐打下百濟後,能保得住百濟嗎?」
許敬宗正要答話,忽見武皇后朝他打了個眼色,心中一凜,趕忙道:「回陛下,老臣以為很難保住。」
李治道:「既是如此,你還支持李卿攻打高句麗的計劃嗎?」
許敬宗趕忙道:「是臣先前考慮不周,如此來看,攻打高句麗之事,需從長計議。」
李治點了點頭,揮手命許敬宗和金燕都退下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