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母親,孩兒可能不適合做儲君
李治來到外殿時,隱隱覺得不對勁平日過來時,群臣都在竊竊私語,低聲交談著,直到他坐下後,才會安靜。
今日一踏入殿內,便見殿內安安靜靜,針落可聞。
他一邊朝著寶座台走了過去,一邊打量著群臣,目光落在程知節身上時,微微一愣,道:「程公,你的臉怎麼回事?」
只見程知節左臉上腫起來一塊,將眼晴都擠成一條縫隙。
程知節咧嘴一笑,道:「陛下,老臣只是在家裡不小心磕了一下,沒事的。」
剛才尉遲恭一拳打向鄭仁泰時,程知節正好站在鄭仁泰旁邊,將他撞開,尉遲恭一拳剛好打在他臉上。
李治皺了皺眉,沒有聲。
蕭嗣業快步出列,拱手道:「陛下,剛才鄭將軍與尉遲將軍因爭執國事,尉遲將軍情急之下,打向鄭將軍,程老將軍推開鄭將軍,這才被打到。」
他說的公公正正,不偏不倚,尉遲恭也無法反駁,跪在地上,咬牙道:「臣在朝堂莽撞冒失,還請陛下懲處!」
李治走到龍椅上坐下,皺著眉道:「你們因何爭執?」
尉遲恭遲疑了一下,沒有做聲。
許敬宗道:「陛下,兩位將軍是因攻打高句麗之事爭執。」
尉遲恭聽他並不提自家兒子的事,正要開口,忽然轉念一想,此事在外人看來,也許他確有私心,可別讓皇帝也產生這種想法,於是口不言。
李治揚了揚眉,道:「朝堂之上,是大家議論的地方,不是打擂台的地方,
怎能因為意見不合,就莽撞動手?」
尉遲恭額頭貼在地上,叩首道:「臣有罪!」
李治道:「尉遲老將軍是支持攻打高句麗,還是反對呢?」
尉遲恭抬起頭,低聲道:「老臣以為眼下是攻打高句麗的良機,不應錯過。」
李治沉默了一會,看向鄭仁泰,道:「鄭將軍是反對攻打高句麗了?」
鄭仁泰昂然道:「不錯,河北民生一向艱難,如今剛剛恢復,老臣以為不應在這時候起戰事。」
李治聽了後,點了點頭。
光從此事來看,鄭仁泰的言行都更合他心意,尉遲恭的行為則過了頭。
不過尉遲恭在李治心中,是有一層歷史濾鏡的,況且這一拳也並未打到鄭仁泰身上。
「程老將軍,這一拳是你挨的,你來說說,怎麼懲罰尉遲卿吧。」
程知節笑道:「就罰他一個月不許喝酒吧。」
李治笑道:「尉遲卿,你可願接受?」
尉遲恭看了程知節一眼,知道這次是他救了自己,道:「老臣謝陛下寬恕!」
鄭仁泰見皇帝如此輕描淡寫的帶過,暗嘆一口氣,低頭不語。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尉遲卿,你也必須向鄭卿賠個罪,我看他說的很有道理,河北民生剛剛恢復,不應輕啟戰事,你說呢?」
尉遲恭哪裡還敢再堅持,拱手道:「陛下之言有理,是臣考慮不周。」朝鄭仁泰拱手道:「鄭將軍,老夫剛才一時衝動,還請見諒。」
鄭仁泰見他死死盯著自己,知道這梁子算是結下了,低聲道:「尉遲將軍言重了。」
李治目光在眾大臣身上掃過,緩緩道:「高句麗之事,上次議過了,因朕沒有表態,導致你們爭來爭去,這次朕就說清楚了,此時開戰,為時過早,此事不必再議!」
許敬宗、蕭嗣業、周道務等大臣紛紛拱手道:「陛下聖明!」
其他主張攻打高句麗的大臣們,見皇帝已作出決定,縱然心中不願,也只好附議。
李治緩緩道:「現在議論一下契丹的事。朕這幾日,想到一個提議,諸卿參詳參詳。」
群臣頓時安靜下來,屏氣凝神,等著聽皇帝講話。
李治緩緩道:「江南水土豐富,沃土千里,還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只不過,
人口少了一些。朕的意思是,將契丹婦人,遷移到江南六十四州,放棄契丹習俗,學習唐語,穿唐服,融入地方,與本地男子結合。」
眾大臣都吃了一驚,有人道:「陛下,把胡人遷移過去,只怕她們會鬧事啊。」
李治擺手道:「人是由環境培育的,等她們到了江南,要想生存,自然會融入新的生活。」
元朝便是將契丹人打散,四處遷移,最終契丹人與本地人融合,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
蒙古人同樣如此,朱元璋消滅蒙古後,將數十萬蒙古婦人分散遷移,最終這些蒙古人都被漢人同化。
李問道:「陛下,契丹男丁如何處置呢?」
李治道:「朕準備在北衙建立一支新的禁軍,由全國折衝府中挑選五萬精銳,擴充進去,由朕直接指揮,軍由朝廷供給,負責宿衛皇宮安全!」
「再從契丹人中,挑選五萬男丁,補充到折衝府之中。
群臣聽到此話,都吃了一驚。
皇帝這個決定,某種程度來說,是修改兵制了,這將是一支獨立於府兵之外的常備軍。
不少大臣都猜到,皇帝既然改革了均田制,遲早也會改府兵制,這次擴充新禁軍,便是一次小小嘗試。
皇帝要建新軍,大臣們不敢阻攔,然而將契丹人補充到折衝府之中,令不少人心懷擔憂。
「陛下,胡人不可信任,將他們擴充到折衝府之中,是否不妥?」于志寧進言道。
長孫詮忽然出列,道:「於公,下官認為,將契丹人融入唐軍,只要能一視同仁,這些人將來都會成為我大唐精銳。」
于志寧側頭看向他,道:「長孫駙馬為何如此有把握?」
長孫詮道:「因為吐蕃人就是這樣做的,他們正是憑這種法子,迅速壯大,
我們何不效仿?」
竇德玄道:「我堂堂天朝,何必去學習蠻夷?」
長孫詮朗聲道:「蠻夷也是人,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若是我們妄自尊大,
便有可能再現五胡侵略之事!」
竇德玄正要反駁,忽聽皇帝道:「朕以為長孫卿說的有道理。」於是把話吞了回去。
群臣見皇帝支持長孫詮,況且不少人也覺得長孫詮說的有道理,便無人再反對。
契丹之事,便如此議定下來。
兩件大事商議完畢,接下來的朝會,商議的都是一些小事。
朝會之後,李治來到立政殿,陪著武媚娘去外面散了會步,隨後一起用午膳。
膳後,李治離開立政殿,武媚娘則準備午休片刻。
忽有內侍來報,太子李弘在殿外求見。
李弘最近有陣子沒來請安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