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3章 康國復國 裴行儉威震西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293章 康國復國 裴行儉威震西域

皇宮之內,除酉時響起的下衙鼓聲,每到一個正點,也有鼓聲提醒。

正點鼓只響三聲,每聲之間,相隔兩三個呼吸,高有道回到偏殿時,剛好聽到正點鼓。

這是申時的鼓聲,平日這個時間點,左偏殿的幾人都下衙了。

然而今日不同,皇帝剛把高有道召過去了,說不定還會過來瞧瞧情況。

故而盧照鄰、郭正一幾個都坐在案後,將那幾份要拿去給皇帝的奏章和誥書,反覆翻閱著。

高有道回到案後坐下後,杜易簡湊近了一些,朝他問道:「陛下召你去做什麼?」

高有道將桌上的公文、紙筆整理好,道:「出去和你們說。」站起身,朝掌殿內侍拱了拱手,離開了偏殿。

杜易簡和盧照鄰也跟著起身,一起下衙回家。

三人穿過承天門,走在承天門大街上時,只見街上人來人往,都是下衙的官員。

杜易簡又問起剛才的問題,高有道說道:「陛下派我去安西公幹,我可能要離開長安幾個月了。」

盧照鄰吃了一驚,道:「明年年初能回來嗎?」

年初便是他和常山公主的大婚,他可不希望最好的朋友缺席。

高有道想了想,道:「我儘量快一些,趕在明年初回來吧。」

現在是八月,距離盧照鄰大婚還有四個多月,從這裡去安西,快的話一個月就能到了。

只要事情順利,還是趕得及的。

杜易簡又問起他去安西所為何事,高有道笑而不語。

杜易簡見他如此反應,心知是機密,便不再多問。

往常三人下衙後,都會有些活動,今日高有道公務在身,便直接回家了。

當他告訴杜蓉自己要去安西時,杜蓉頓時悶悶不樂。

高有道再三保證,儘量趕在歲末前回來,她才情緒轉好一些。

當天晚上,吏部官員和內領衛的人分別來到高府找他,

吏部官員給了他一塊監察御史的令牌,這是李治為了讓他方便調查,臨時給他封了一個監察御史的官職。

有監察御史的身份,他一路上便能暢通無阻,還能使用官家驛站。

再加上內領府給的郎將令牌,他還能在路上調用內領府外府的軍土,行事就更方便了。

次日清晨,他去弘文館報了個道,跟首席學士打了招呼,也不帶隨從,直接牽著一匹馬和一匹駱駝,出開遠門,朝安西而去。

一路之上,為趕時間,他儘量不進城,夜間要麼宿在郊外,要麼借住寺廟和道觀,期間竟還遇到不少西遊的學子遊俠。

七八日之後,棄馬乘船,過黃河古渡,重新購置新馬,又行了半月,很快來到西洲。

此地風俗與關中已有很大區別,氣候也變得更加炎熱,放眼看去,儘是漫天黃沙。

西州原本是高昌國舊地,因高昌國斷絕商路,不往長安朝拜,唐太宗派遣侯君集消滅高昌國,設立西州都護府,後來更名為安西都護府。

換句話說,進入西州後,便已進入安西都護府境內。

高有道繼續西行,在龜茲城東地區,竟遇到一支神秘的商隊。

高有道與對方首領交談時,對方還有些遮遮掩掩,堅持要看高有道的官憑。

高有道將監察御史的官憑給對方看了後,那首領才告訴他,自己是吐火羅國的大臣。

吐火羅國雖也曾往大唐朝貢,卻並非大唐屬國,一直暗中幫助波斯人,想幫波斯人復國。

只可惜敗給了穆阿維葉的大食軍隊,已被大食吞併。

高有道問道:「貴國已成為大食一部分,為何還要派人來大唐呢?」

吐火羅大臣嘆道:「我們已經聽說了,大唐正在集結西域各國兵力,幫康國復國。我們希望大唐幫助康國後,也能幫幫我們。

2

「你們不願被大食統治嗎?」高有道試探道。

吐火羅人道:「大食人欺騙了我們,他們說不再強制我們信仰大食教,可代價卻是徵收人頭稅,民眾根本負擔不起,都被他們強制徵調到小勃律國。」

大食人當初東進時,遭遇西域各國強烈反抗,正是因為大食人強制他人信仰大食教的緣故。

後來穆阿維葉提出,不再強制別人信仰大食教。

這條政策一出,遇到的反抗減弱很多。

甚至還有國家派遣使節,主動臣服大食。

卻不想,大食人確實不逼著他們信仰大食教,但不信教的人,需要上交巨額人頭稅。

這筆稅收,比他們以前交的錢多了數倍,大部分百姓根本交不起,無奈之下,只能改信大食教。

那些依然頑固不肯信大食教之人,因無法交稅,強制抽調前線,參加戰爭。

吐火羅王這才後悔了,暗中派使節前往唐朝,希望改為臣服大唐,

與做大食國的小弟相比,給大唐做小弟,只需開通商路,去長安朝拜而已,

條件輕鬆多了。

吐火羅人將情況說明後,高有道沒有再多說什麼,只祝他一路順風,便與商隊分開。

唐人都不喜歡反覆之人,一個國家反覆橫跳,也會遭到厭惡。

他知道大唐對西域的政策,眼下以守為主,不可能為一個不相干的吐火羅國,與大食開戰。

裴行儉駐守碎葉城,高有道繼續向北行了四五日,終於抵達了碎葉城。

然而一問之下,裴行儉竟不在碎葉城,已經率領三千大唐騎兵,前往了安國。

高有道聽說後,暗暗歡喜。

只要裴行儉沒有玩忽職守,他的任務也就輕鬆多了,可以儘快返回長安復命他在碎葉城待了幾日,打聽西域情況,然而聽著聽著,又開始擔心起來。

根據安國傳來的消息,裴行儉到了安國後,只顧著跟各國國王開宴會,跑馬狩獵,根本沒有進軍康國的打算。

高有道突然想起薛仁貴曾跟他提過裴行儉這個人。

說此人不僅勇武過人,兼且擅長謀略,文武雙全,令他非常欽佩。

薛仁貴既然如此推崇此人,裴行儉應該並非泛泛之輩。

想到此處,他決定親自去一趟安國,就近觀察裴行儉,看他是真的玩忽職守、貪圖享樂,還是另有目的。

安國位於昭武九姓西北方向,位於康國的北邊。

康國被大食人攻占後,最危險的就是安國和穆國。

高有道出了碎葉城後,先向西北而行,準備先繞道去石國。

沿途之上,他仔細觀察著西域風土人情,遇到唐人後,也會向他們詢問西域情況。

一問之下,他又得知了一件事。

原來西突蕨被驅逐到西域後,分裂後的弩失畢部恢復元氣,又建立了一個汗國,並且占據了曹國、史國不少土地。

西域諸國聯手跟突厥人打了幾仗,竟然都打輸了。

後來派人去安西都護府,找裴行儉控訴,裴行儉竟偏幫著西突,沒有懲罰他們。

如今西突厥又在悄然壯大,西域各國都非常不安。

只不過因為大食的威脅更嚴重,才暫時放在一邊。

高有道將此事記在心中,準備回國後向皇帝匯報。

數日之後,高有道終於抵達了石國,折而向西,朝著安國進發。

再過三日,安國都城的城牆,出現在視野之中。

城牆只有一丈不到,還比不上大唐一座縣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