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9章 皇帝退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張文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臣能力不足,難以辦好此事,請陛下另選能臣,治理秦嶺。」

李治哼了一聲,道:「你這是怪朕徇私,想選擔子了?」

張文道:「臣不敢。不過陛下若不讓拆除燕太妃的園子,臣以為恢復秦嶺之事,恐會受阻!」

李治見他敢說出這樣一番言論,並不怕觸怒自己,心中讚賞,臉上卻面無表情。

「朕不許你選擔子,燕太妃的園子也不能拆,你退下吧。』

張文璀暗嘆口氣,拱手道:「臣領旨。」拜禮離開。

出宮的路上,張文罐大受打擊。

他原本就當過水部員外郎,對山水、林木的重要性,比一般大臣要重視得多。

當初他聽說皇帝要恢復秦嶺林木、增擴關中耕田時,對皇帝這個政策是非常支持的。

皇帝開通漠北商道,採集石炭礦,減少長安百姓砍伐林木,也顯露出決心。

後來朝廷將他招入長安,讓他來辦此事時,他心中振奮,在辦理此事時,嘔心瀝血,廢寢忘食,遇到任何阻礙,也從未動搖。

然而剛才皇帝的態度,讓他大失所望,堅如磐石的決心,也第一次產生了裂痕。

正當他來到長樂門附近時,忽見兩名內侍引著一名華服命婦走了進來。

張文灌瞧見那命婦後,微微一愣,隨即讓開身子,朝她拱手道:「下官見過燕太妃。」

燕太妃警了他一眼,曬笑道:「這不是張郎中嗎?怎麼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

張文低頭不語。

燕太妃輕笑一聲,跟著內侍離開了,很快來到武皇后的立政殿。

進入殿內,敘禮畢,武媚娘讓她並坐上首,先說了一陣閒話,隨即將皇帝的意思傳達給了她。

燕太妃聽了此話,心道:「是了,皇帝剛才一定是把張文喊過去臭罵一頓,他才那副焉樣!」

話分兩頭,張文灌出宮之後,徑直回到工部,一時也無心辦公,坐在椅子上發呆。

沒坐一會,有文吏過來,說閻立本讓他過去一趟。

張文只好起身去見閻立本。

閻立本見他一副鬱郁模樣,皺眉道:「文,你怎麼了,陛下召你入宮一趟,怎麼變成這副模樣?」

張文瑾低著頭,將剛才面聖的情況說了。

閻立本聽完後,異道:「這不對啊,陛下明明答應老夫,燕太妃和越王那邊,他會解決。」

張文灌嘆道:「可能是越王向陛下說了什麼吧,陛下畢竟還是更信任自家兄弟。」

閻立本一抬手,道:「不,你不了解陛下的作風,他要做一件事,絕不會銜顧私情。」

張文灌愣了愣,道:「那陛下為何對我說那些話?」

閻立本沉吟了一會,道:「眼下老夫也猜不透,先等上幾日,靜觀其變吧。」

兩日後,國子監內,令狐德和敬播相對而坐,正在煮茶。

兩人都是朝堂上,年紀最大的幾位官員之一。

人年紀一大,觀念就不容易轉變,兩人也是如此。

每次皇帝有什麼違背制度的事情,他們都會上奏反對。

雖然每次奏章都是石沉大海,毫無回音,他們卻從不間斷。

在他們看來,上奏勸諫是做臣子的責任,皇帝聽不聽,那就沒辦法了。

然而這次情況卻不同,皇帝竟批覆了兩人的奏章,還送了回來。

兩位老臣見皇帝這次沒有無視他們,頓時大受鼓舞,這兒日經常聚在一起,

探討著該如何回復皇帝,才能勸動皇帝。

敬播接過令狐德遞過來的茶,卻沒有喝,而是放了下來,道:「令狐老兄,我剛剛得到一個消息,也許用得上。」

令狐德眯著眼笑道:「昨晚張柬之來老夫府上拜訪,也和老夫說了一件事,

敬播笑道:「那您老兄先說。」

令狐德神色一正,道:「聽說虞部郎中張文在終南山拆除那些違規別院時,拆到了越王母親燕太妃頭上,結果被皇帝召入宮中,斥責了一頓。」

敬播也肅然道:「我要說的也正是此事,咱們不如把此事也加入奏章中,勸說陛下,如何?

令狐德道:「怎麼勸呢?」

敬播道:「你想啊,藩王不在長安,尚且在終南山違規建園,若是在長安領職,以後違規之事只會更多,必定帶壞朝堂風氣!」

令狐德捻須道:「好,就這麼寫!」

兩個老頭子當即寫好奏章,次日派人送到了中書省,到了晚上,皇帝又派人把奏章送了回來。

皇帝依然沒有同意兩人的請奏,只不過,語氣更軟化了幾分,辯駁也有些心虛。

兩人都覺得找對了脈門,又繼續借著秦嶺之事做文章,再次上奏。

皇帝與兩位老臣的這一番互動,很快引起朝野關注。

有不少朝臣對秦嶺之事看不過去,眼瞧著兩位老臣在前面打頭陣,也紛紛上奏反對越王留在長安。

一時間,秦嶺拆園之事,竟然越鬧越大,越王李貞也因此遲遲得不到受職。

雖然李貞一直隱瞞,消息還是傳到了燕太妃耳中。

她驚怒之下,立刻入宮去見武皇后。

武媚娘還是熱情的接待了她,命人奉上貢茶糕點。

茶畢,燕太妃問起越王授官之事。

武媚娘柔聲道:「您先別急,眼下朝臣紛紛上奏,陛下也有些為難。等風頭過去,陛下再向越王授官也不遲。」

燕太妃皺眉道:「先前不就是幾個老臣反對嗎?怎麼突然這麼多大臣都反對了?」

武媚娘露出遲疑之色,沒有做聲。

燕太妃趕忙道:「皇后殿下,有什麼話,還請莫要瞞我才是。」

武媚娘端起茶杯,道:「其實嘛,就是那些大臣借著秦嶺別院之事,借題發揮。恢復秦嶺林未的政策,是陛下親自下旨,故而陛下也不能因此斥責他們,故而陷入僵持。」

燕太妃愜道:「如此說來,是我拖累了貞兒?難怪他不肯對我說。」

武媚娘勸慰道:「您別太自責,此事怎能怪您?都是朝堂那些老頑固,著些小事不放。」

燕太妃低聲道:「罷了,我回去就讓他們把園子拆了吧,反正我也只是偶爾住住,平日都和貞兒住一起。」

武媚娘道:「這樣可以嗎?」

燕太妃哼道:「我一開始不讓拆,也是不滿那位張郎中態度。怎能因這種小事,讓陛下為難、讓我兒受朝臣指責呢?」

武媚娘聽完後,也沒有再多說什麼,心中暗暗一笑。

她總算明白李治的用意,原來是想把燕太妃的園子拆了,也不因此與越王失和。

次日,皇帝下旨,將秦嶺別院全部拆除,其中也包括燕太妃的園子,隨即文下旨,封越王為宗正寺卿,兼領太子賓客。

那些上奏的群臣,見燕太妃園子被拆,只當是皇帝退讓一步,也不敢再步步緊逼。

況且越王並未拜相,也算是他們的勝利。

越王李貞見皇帝頂住壓力,給自己授官,也不好再抱怨官職太低。

況且,皇帝先前就曾表態,讓他盯著韓王,如今將宗正寺交給他,管理所有宗室子弟,顯然也是對他的信任。

一場爭端就此落幕,只有少數幾人能夠看明白,這整件事都是皇帝在暗中操控。

張文便是其中之一。

他見皇帝果然幫他解決了麻煩,也再次抖數精神,投身入秦嶺的恢復大計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