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我妻武則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1章 遊說大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341章 遊說大唐

金燕一直沒有做聲,默默在一旁聽著。

過了半晌,道琛幾人談完,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

金燕這才向道琛問道:「您怎麼跟靺鞨、室韋討論起攻打高句麗的事了,咱們眼下敵人,不是義慈嗎?」

道琛走到案後坐下,喝了口酒,潤了潤嗓子,用百濟語道:「公主有所不知,剛才你不在的時候,這裡出了些情況。」

金燕道:「什麼情況?」

道琛沉著臉,道:「吐蕃使節、天竺各國使節、西域各國使節,一起向大唐皇帝請命,說大食王殘暴不仁,肆意征伐他國。希望大唐發仁義之師,領導各國,共擊大食!」

金燕皺了皺眉,道:「他們是怕大食入侵,故而說這些冠冕堂皇的話,無非想利用大唐,牽制大食。」

道琛道:「這是很顯然的事,如果大唐皇帝真的派軍隊對付大食,這對咱們可沒好處!」

金燕點了點頭。

倘若大唐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西邊,自然沒太多精力干涉遼東之事了。

道琛道:「所以我們需要支持靺鞨、室韋,請求大唐關注高句麗的威脅。大唐要滅高句麗,只能先幫我們消滅義慈,如此才能夾擊高句麗,你明白了嗎?」

金燕聽到此處,也不得不佩服道琛考量深遠。

其實對她來說,也害怕皇帝在卑路斯的蠱惑下,將目光放在西域,不再管百濟。

兩人在內領府內部,也一直在暗暗較著勁。

「那皇帝陛下是怎麼答覆他們的呢?」金燕問。

道琛道:「大唐皇帝並沒有答應他們。」

金燕笑道:「既是如此,您還擔心什麼呢?」

道琛沉聲道:「聽靺鞨使節說,永徽七年,波斯王子也來到長安,請求大唐出兵大食,被大唐皇帝直接拒絕。這次大唐皇帝雖沒有答應,卻也沒有拒絕,這難道不值得警惕嗎?」

金燕聽了後,心中一驚。

道琛嘴裡的波斯王子,此刻就在內領府,只怕是他長期勸說,這才起到一定的作用。

「皇帝陛下去了何處?」她抬頭四處望了望。

道琛道:「與吐蕃使節交談之後,帶著幾名大臣去了偏殿。聽說吐蕃人正在與天竺聯手,對抗大食,大唐皇帝可能是想與手下大臣們,商議一下這件事。」

金燕抬頭望著通往偏殿的側門,一臉擔憂。

在內領府時,她就一直關注天竺情況,只可惜去百濟後,便斷了消息,也不知天竺情況如何。

倘若大食人真的攻入天竺腹地,只怕皇帝陛下不會置之不理。

……

承慶殿,偏殿。

李治高坐在龍椅上,軍方重要成員李勣、程知節、尉遲恭、薛仁貴、裴行儉全都坐在下手。

眾人都全神貫注,聽著王玄策講述天竺的情況。

只聽王玄策道:「去年八月,大食人向信德國發起過一次猛烈的攻擊,水路並進。」

「南天竺協助信德軍守水路,吐蕃人則幫助信德人鎮守陸路進攻。」

「在吐蕃人的幫助下,大食人陸路進軍很不順利,攻打一座城池時,久攻不下。」

「吐蕃欽陵瞅准機會,親自率領兩萬吐蕃軍,出城反擊,大敗大食人。隨後一路追擊,節節獲勝。」

「然而另一邊,大食人的水軍,卻擊敗了南天竺和信德軍。一路直奔信德國的都城。」

「信德軍在沒有通知吐蕃人的情況下,直接撤回都城,導致大食人的水軍切斷吐蕃人後路。」

「被欽陵擊敗的大食軍,又調過頭來,夾擊欽陵的吐蕃軍隊。雙方血戰了兩日,欽陵派人向信德和南天竺求救,兩軍卻龜縮不出,沒有參戰。」

「最終欽陵的吐蕃軍死傷慘重,欽陵死戰得以突圍,只剩下三千殘軍,撤回到信德都城。」

李治聽到此處,摸了摸下巴,道:「也就是說,吐蕃人讓天竺人給坑了?」

王玄策愣了一下,道:「陛下聖明,簡單來說,就是這樣。」

尉遲恭罵道:「他娘的,天竺人這般打仗,就算咱們唐軍去了,只怕也要輸!」

李勣捻須道:「由此可見,陛下當初沒有派兵去天竺,是正確的選擇。」

薛仁貴低沉著聲音,道:「吐蕃人畢竟是被咱們給說動,才援助天竺人,也難怪他們來討要說法了。」

程知節眯著眼道:「薛將軍忒也老實了,吐蕃人精著呢,他們出兵是怕大食滅了信德,下一個目標是他們,這才出兵。」

尉遲恭笑道:「不錯,他們故意說是咱們害他們損兵折將,讓咱們放了祿東贊做補償,想得到美。」

李治目光看向李勣。

「李公以為如何?」

李勣捻須笑道:「陛下,依臣來看,吐蕃人其實是故意開一個高條件,等咱們拒絕,再提個簡單條件,咱們就不會拒絕了。」

李治目光一閃:「怎麼講?」

李勣道:「天竺的戰事,無論是誰的責任,都已經無關緊要。眼下局面是,吐蕃人元氣大傷,我大唐要消滅它,易如反掌。」

李治聽了後,怔住了。

還是這些老將心黑手狠,蠱惑吐蕃人去跟大食人打仗,結果打輸之後,還想著滅了人家。

王玄策沉聲道:「眼下落井下石,攻打吐蕃,有損我大唐聲譽,也容易引起昆藏人的反抗!」

李勣瞥了他一眼,道:「王副都護稍安勿躁,老夫只是將眼下情況講明,讓陛下清楚,並未說要攻打吐蕃。」

王玄策不做聲了。

李勣接著道:「吐蕃人怕我們趁機吞併他們,故而派使節過來,試圖讓我們產生愧疚感,再順勢讓我們釋放祿東贊。」

「倘若我們不答應,他們還會提出一個容易的條件。如此一來,我大唐被他們牽住鼻子,不會再考慮攻打吐蕃了。」

李治點點頭。

國家之間,不存在仁義道德,一切應以本國利益為重,才是對本國百姓最大的負責。

所以在面對吐蕃人時,他確實沒必要心生愧疚心理。

李治沉聲道:「李公以為,他們接下來會提什麼條件?」

李勣道:「眼下大食軍隊已包圍信德都城,吐蕃人定會提出,讓我大唐出兵相助,若是我們不出兵,他們也會撤退,將信德拱手讓給大食人。」

李治目光從眾人身上掃了一圈。

「諸卿以為,是否要出兵天竺?」

「臣不支持出兵。」

「臣也一樣!」

「臣附議。」

「臣也附議!」

李勣、尉遲恭、程知節和薛仁貴一致反對。

王玄策嘴唇顫動了一下,最終還是說道:「臣附議。」

他在天竺待了多年,好幾次死在天竺,對這片土地有著一定的感情,原本是希望大唐出兵,順勢占據天竺。

然而,眼瞧其他將領一致反對,他也不好再提出異議。

李治目光看向裴行儉,道:「裴卿,你怎麼說。」

裴行儉微笑道:「依臣之見,大食人打到天竺更好。咱們先靜觀其變,讓大食人拉長戰線,也許能藉此機會,重創大食軍隊。」

李治點點頭,下旨道:「李卿,你負責去與吐蕃使節交涉,就說咱們拒絕釋放祿東贊,他若提出讓本國出兵,也一併拒絕。」

李勣拱手道:「老臣領命。」

商議完畢後,李治便帶著幾人,返回正殿,繼續飲宴。

李勣派人把吐蕃使節悉若請了過來,帶他來到偏殿,代表大唐,拒絕了吐蕃提出釋放祿東贊的請求。

悉若臉色漲紅,果然又提出讓大唐出兵天竺,李勣依然拒絕。

悉若咬牙道:「當初是大唐讓我們出兵救援信德,如今我軍兵敗,信德岌岌可危,大唐難道袖手旁觀?」

李勣道:「並非我大唐不願出兵,只因當年與大食簽了合約,不得插手天竺之事,本國皇帝也很無奈。」

悉若道:「貴國士兵可裝扮成吐蕃兵,誰能知曉?」

李勣怫然道:「本國皇帝一言九鼎,怎能做出這種偷偷摸摸的事?」

悉若道:「既然大唐不管了,那我們也不管了。」

李勣淡淡道:「那也由得貴國。」

悉若聽到此話後,臉色陣青陣紅,怒視著李勣。

李勣坦然與他對視,雙眸如湖面一般古井無波。

悉若的怒火,似乎無法對他的精神產生一絲一毫的影響。

悉若在眼前這位老者的目光中,感受到一絲熟悉,腦海中,猛然想起了祿東贊當年的教誨。

他深吸一口氣,滿臉怒色忽然消失了,朝李勣一拱手,低聲下氣的道:「倘若大食攻打我國,還請大唐救援。」

李勣見他如此態度,也微感詫異,道:「我曾聽人說,祿東贊長子悉若,脾氣暴躁,衝動易怒,今日一見,倒與傳聞有些不符。」

悉若低頭不語。

李勣緩緩道:「你且放心,我們不會坐視大食人在天竺為所欲為。」

悉若拱手道:「小使還有一個小小請求。」

李勣道:「你說。」

「能否讓小使見家父一面。」

李勣道:「這個條件,我可以答應你。」

悉若道:「多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