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官昭容詭事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堂中則擺著五六張書案,有幾個學生正在讀書,看到何管事進來,都紛紛起身行禮問好。他們穿的全是統一制式的水藍色寬袖長袍,大概是這書院的校服吧。

坐在角落裡的一個人吸引了南音的注意力,他原本似乎也打算起身,但看到跟在何管事身後的南音時,整個人愣住了,眼中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最主要的,他頭上正插著一隻金簪。

雖然早上偷看時相隔甚遠,並不能看得很清楚,但是其他的幾名學生頭上皆是木簪,這個人的反應又如此之大,很可能就是殺人放火的兇手。

南音不動聲色,還朝他笑了笑,那人避開南音的目光,低下頭繼續去看手中書簡,但是南音很清楚的看到了他額頭上滲出的汗珠。

何管事和幾個學生都回過禮,繼續引著南音和雨林朝里走,進入一間較小的偏室,只設了一張書案,旁邊有兩個小書架。

「郎君請坐,」何管事在書案前放下一個坐墊,自己則從書架上取下一卷木簡,「這是郎君入院的文書記錄,吾等已提前準備好了,請看是否有疏漏。」

南音之前正愁不知那廟中人的姓名,唯恐露出破綻,這下不用擔心了。從何管事手中接過木簡,打開觀看,整個人愣住了。

祝英台,年十七,會稽人氏。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在華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確實是發生在東晉時期,雖然後世傳說他們就讀的書院是西湖邊上的萬松書院,但是傳說與真實歷史有些偏差也是在所難免的。

只是眼下這情況也太過無厘頭了……真正的祝英台確是男子之身,自己也是迫不得已的,也必然不可能去和梁山伯同窗三載,談情說愛。

看來這不僅僅是有偏差而已了,整個梁祝的故事怕都是後人美化杜撰的……後世傳說相差太大的,一般都是為了掩蓋事情的真相,這些真相通常並不美好,比如元稹和如意。

而像之前才經歷過的紅線盜盒傳說,雖說有些機緣巧合在裡邊,但是大概的經過都是真實的。想到此處,南音不禁有些心驚,這一次所面對的恐怕不會那麼和諧了。

「郎君,可是有什麼問題呀?」何管事見南音久久沒有反應,開口問道。

「管事莫催,我家郎君為人謹慎,看得仔細些。」雨林腦子很快,反應過來東晉時不稱呼公子,而是稱為郎君。

「喔,無妨,看仔細些好。你這小童倒很機靈,叫什麼名字呀?」何管事打量著雨林道。

「我叫銀心,管事請多多關照。」雨林也看到了木簡上的信息,並沒有多想,只覺有趣,馬上就進入了角色。

「好,好。吾與祝公早年間也有些交情,如今看祝郎君生得一表人才,確實有祝公當年風采。」何管事撫著鬍鬚點頭道。

「何管事,都核對過了,沒有問題。」南音的將那木簡上的信息都看完了,放回書案上,「您是師長,稱呼名字便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