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少年,都是少時入宮,陪伴太子一同讀書。朝夕相伴,情誼深厚。可以說是天子最親近最信任之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必會重用。
只是,天子的動作,比眾臣預想得快了許多……
還有,太和帝一張口,就說派三位中書舍人做欽差。會是誰被留下?
王丞相和安國公會不會竭力勸阻?
「皇上既已有決斷,老臣自無不從。」王丞相出人意料地第一個退讓。
安國公稍遲一步,也迅疾拱手道:「臣謹遵皇上旨意。不過,幾位中書舍人都還年少,辦差經驗欠缺。臣請皇上再派些持重的老臣一同前去。」
這就看出安國公為人的狡猾之處了。既迎合了皇上,又捧了自家兒子,順便再找個辦事兼背黑鍋的倒霉鬼跟著一同去。
差事辦得好了,三位中書舍人揚了名頭,有了資歷。事情辦砸了,也有人背黑鍋。
王丞相難得和安國公站同一陣營,張口附和道:「鄭尚書這一建議,甚是穩妥。」
誰還沒點私心。王瑾十六歲了,既已踏入官場,也該好生「歷練」了。
太和帝略一思索,便點了點頭,張口點了三人。這三人里,有兩個是王丞相之前舉薦的,還有一個是安國公舉薦的。正好每一郡都有正副兩位欽差。
此時,姜頤主動站了出來,拱手懇求:「皇上,臣也想出京城辦差。」
雖然太和帝沒有明說,不過,誰都清楚天子口中的三位中書舍人,並未包括姜頤。
一來姜頤才十三歲,太過年少。二來,姜頤到底是藩王世子,身份略有些尷尬。反倒不及鄭宸等人用著順手。
太和帝溫聲安撫道:「做欽差是苦差事,三個受了蝗災的地方都遠得很。一來一回就得三四個月。你太過年少,哪裡吃得了這個苦,就留在宮中。朕每日離不得你。」
姜頤一臉不情不願地應了。
鄭宸王瑾李博元三位新上任的中書舍人,卻是滿臉激動欣喜,一同上前拱手謝恩。
太和帝做成這樁事,心情也十分愉悅,正色囑咐道:「你們三人,代朕去賑濟撫民。萬萬不可懈怠疏忽,務必要將這樁差事辦妥。」
三人拱手應是。
……
姜韶華目光一掠,掃過三張意氣風發的少年俊臉,還有一旁略顯落寞不甘的姜頤,腦海中閃過前世天子意外身亡的慘狀,心中喟然長嘆。
生為姜氏血脈,對皇位的野心幾乎與生俱來。糾纏不清的恩怨,要從二十多年說起。
當年,年少體弱的太康帝還沒被立為太子,聰慧過人的高涼王更得天子寵愛歡心。天子屢次在人前誇讚高涼王,流露出欲立高涼王為太子的意思。如果照著這樣下去,最後太子之位到底會落入誰手,誰也說不清。
沒曾想,高涼王忽然發了一場高燒,燒壞了腦子。命是救回來了,之後卻成了個傻子,說話都不太利索。
太康帝沒了對手,很快被立為太子,登基坐了龍椅。雖然是個短命鬼,短短几年就駕崩離世。皇位卻穩穩地傳給了太子姜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