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度韶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事實上,這幾天已經陸續有人來打聽此事。正如姜韶華預料的那樣,有不少大戶人家都動了心思,想將家中女兒送來讀書,和郡主的親妹妹做同窗。這是何等的體面。

李穎和崔文秀摩拳擦掌,要將葉縣學堂辦成全大梁最好的女子學堂哪!

崔文秀親自考較了盧若華一回,對盧若華的聰慧讚不絕口。要知道,普通百姓家的女童,都是大字不識一個送進的學堂。盧若華從五歲啟蒙,有西席先生教導,已經整整讀了三年書,提筆寫字,也格外端正好看。

崔文秀笑道:「若華小姐底子好,又聰慧肯學,直接就進甲班讀書吧!」

女子學堂這邊,一共有四個學舍,甲班是最好的。

姜韶華含笑點頭:「學業的事,就由崔夫子拿主意。平日裡該怎麼管教就怎麼管教,不必有什麼特殊待遇。」

崔文秀點頭應下,忽地鄭重行禮:「年前,孟家將我的女兒送來了葉縣。這都是郡主為我撐腰之故,多謝郡主。」

第417章 求學(四)

去歲,姜韶華令陳瑾瑜代筆寫了兩封信。一封送去清河崔氏,一封送到了崔文秀的夫家。

郡主出面,崔氏不敢怠慢,孟家也不能硬扣下一雙孩子。一番周旋商議,孟家留下了男童,將女兒送還給了崔文秀。

這樣的結果,雖不完美,也慰藉了崔文秀的慈母心腸。

世人皆重男丁。孟家這麼做,也不能說錯了。姜韶華問崔文秀:「你還想不想要兒子?」

崔文秀目中閃過水光,輕聲道:「孟家是大族,不會虧待我的兒子。等他長大了,我再去看他。」

姜韶華略一點頭:「也好。你領著女兒在葉縣安家生根,好好將女兒教養長大。日後等你功成名就了,兒子自然會來認你。說不定,到那時孟家都會厚著臉皮來求你認回兒子。」

女子也能功成名就嗎?

別的地方不行,在南陽郡可以。

等葉縣學堂擴展壯大,聲名越來越顯赫,真正成為大梁第一女子學堂的那一日。她崔文秀,也能成為這壯闊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人。

崔文秀心中湧起萬丈豪情:「郡主說得對。我也盼著那一日早些道來。」

……

對盧若華來說,接下來的日子新鮮有趣。

她住在葉縣縣衙後院,身邊有兩個嬤嬤四個丫鬟照料衣食起居。每日晨起隨李夫子崔夫子一同坐馬車去學堂讀書。正午和同窗們一同吃飯,到了傍晚再回來。

「姐姐,我是甲班最年少的一個。她們最大的十三歲,原本最小的也有十歲。我一來,就是最年少課業也最好的一個。」

盧若華近來和姜韶華相處的時間頗多,見了姜韶華就像一隻嘰嘰喳喳的小麻雀。

以前她在家中,每日和兄長盧穎待在一起。盧穎性子悶,不太愛說話。而且,男女有別,喜好不同。如今驟然多了這麼多的同窗同伴,回縣衙了也有李夫子的一雙兒子和崔夫子的女兒作伴。盧若華開心極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