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度韶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3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王丞相自陳病中不能上朝,安國公被彈劾不能上朝。丞相黨和太后派的官員們可沒消停過,彼此攻訐,奏摺一封接著一封呈上來。大梁朝各州郡縣的政務也不會因為太和帝的病倒而停下,各地奏摺也是紛紛呈來。

偏偏太和帝不能上朝,也不能批閱奏摺。毫不誇張地說,昭和殿裡積壓的奏摺真的堆積如山。要求面見皇上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不知哪個黑心的混帳,竟傳出哀家囚禁天子把持朝政的謠言。」鄭太皇太后憤怒咬牙:「皇上是哀家嫡親的長孫,是哀家的心頭肉,哀家怎麼會囚禁他。再說了,哀家這把年紀了,把持朝政做什麼?」

然而,這流言竟是傳得極快。混合著之前影影綽綽的景陽宮豢養男寵一事,鄭太皇太后的聲名跌至谷底。

被眾人所指唾罵的滋味,絕不好受。

無風不起浪,這直指鄭太皇太后的流言背後,自然有看不見的黑手。

姜韶華默然片刻,低聲道:「皇上的病症,知道內情的有幾人?」

鄭太皇太后皺眉:「十幾個太醫都瞞不過去,哀家已經下了封口令。只要傳出風聲,哀家就要他們的人頭落地。李太后整日哭哭啼啼的要見兒子,哀家攔了七八日,後來也就沒攔著。她到底是皇上親娘,總該知道。」

「昭和殿裡的葛公公,哀家身邊的趙春明,還有幾個天子舍人。除了他們,就沒人再知道了。」

姜韶華:「……」

這還少嗎?

宮中本來就是個大篩子,很難守住秘密。這麼多人都知道的事,哪裡能瞞得住眾臣?

天子病重,不能上朝,群臣無首,亂象紛呈,也是難免。

「王丞相應該已經猜到了。」姜韶華換了個委婉的說法:「他一直稱病不上朝不理政務,就是在以此要挾娘娘和皇上低頭退讓。」

鄭太皇太后憤憤拍了一下茶几,茶碗隨之一跳,發出一聲脆響:「哀家已經兩次派人去王府探病,請他回朝,他還想怎麼樣?難道還想哀家親自登門賠禮道歉不成?就算哀家去了,他能受得起嗎?」

「他王榮是大梁丞相,是三朝老臣,深得先帝器重。在此關頭,不站出來撐住朝堂,為了私人恩怨不顧大局。他哪裡配做大梁丞相!」

姜韶華說道:「現在不是賭氣慪氣的時候。不管如何,要先讓王丞相站出來撐住局面。再這般亂下去,只怕會有更多禍端。」

「平州亂軍,剛平息不久。娘娘總不希望再有流民亂軍,讓大梁陷入戰亂吧!還有柔然騎兵,嘗到了甜頭。萬一趁著朝堂空虛紛亂時再次進犯邊關,只憑范大將軍和尚未歸心的邊軍,能抵擋得住嗎?」

鄭太皇太后被戳中了痛處,啞然無語。

姜韶華低聲道:「我知道娘娘心裡憋悶不快。不過,事有輕重緩急。說句不中聽的,朝堂離了安國公,不會出大亂子。安國公在鄭府里多自省一段時間也沒關係。等皇上龍體養好了,安國公被彈劾一事也淡了,不輕不重地處置一二,也就過去了。」

「現在最要緊的,是迅速穩住人心,穩住朝堂。這個人,非王丞相莫屬。」

鄭太皇太后不吭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