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我登基之後,便會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政務上,早日掌控朝政,便能早一日坐穩龍椅。誰也別想動搖大梁江山。」
鄭太皇太后再一次啞然無語。
這話明著是在說藩王,實則是在說給她聽的。沒了安國公和鄭宸,她對朝堂的影響力已大大衰弱。以姜韶華的精明強幹,要掌控朝政不過是時間遲早的事。
此消彼長,姜韶華每增一分聲勢實力,就意味著她這個太皇太后的權利被削弱一分。
就如她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只會一點點地衰老。和年輕如日中天的姜韶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場角力,她看似氣勢洶洶,實則已落在下風。
鄭太皇太后再次長嘆一聲:「哀家老了,腦子也鈍了,想事情不夠周全細緻。這些事,你拿主意便是。」
姜韶華耐心陪鄭太皇太后閒話,等鄭太皇太后完全消了氣才離去。
趙公公從頭至尾看在眼裡,心裡不由得暗暗唏噓。
鄭太皇太后一把年歲,心狠手辣,可在和姜韶華的角力中,卻顯然不是郡主對手。
……
八月十六,新帝登基大典在金鑾殿裡舉行。
新上任的禮部尚書董大人,面容肅穆,舉止端方,聲音沉穩有力,一派名臣氣度。
王丞相依然養傷不能上朝,如今的六部尚書官職平級。今日,董尚書要主持登基大典,順理成章地站到了群臣之首。
張尚書心裡憋不憋屈,無人在意。
戴尚書周尚書對此也沒什麼意見。連王丞相都默認並支持郡主了,他們這些丞相黨眼下也沒有被罷黜發落的危險。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董尚書也是能臣,讓他站第一個怎麼了?連真正的「內丞相」陳長史都不介意哪!
至於原本的太皇太后黨,心裡也沒什麼不適應。郡主一直都是太皇太后的中堅力量,現在郡主登基,依然會重用他們。
少了安國公也不算什麼。朝堂里從來不缺臣子,兵部現在有了代任的丁尚書,照樣運轉流暢。
武將這一列,站在第一個的是包大將軍。
包大將軍當日受傷頗重,養了近兩個月的傷,勉強能站立了,今日不願錯過新帝登基典禮,讓親兵抬著自己進了宮來。
站在包大將軍身後的,是左大將軍。再其次,是劉將軍司馬將軍。宋將軍又在其後。
那一日宮變,武將們都被郡主誅殺逆賊的英姿折服。對郡主登基一事,皆心服口服。
宋將軍心裡最為遺憾不得勁。
宋家是南陽王府的姻親,卻沒有「從龍之功」。都是他太過短視了,這幾年對侄兒宋淵十分淡漠,彼此間來往稀疏。三年前宋淵想說服他投向郡主,還被他嗤之以鼻拒之千里。現在想起來,宋將軍恨不得扇自己一嘴巴。
誒,現在想這些還有什麼用。
萬幸宋家也沒做過什麼對不住郡主的事。宋淵又是郡主的鐵桿心腹,便是衝著宋淵,郡主也不會薄待宋家。以後,他這個宋氏家主可不能再犯糊塗了,得用心當差才是。
官場裡最講究站位。董尚書的站位,也昭示著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