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度韶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1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周尚書心情很複雜。

工部雖然在六部衙門裡排名最末,其實差事繁,最為忙碌。過去的幾年裡,北方天災頻頻,南方的日子其實也不太好過。黃河年年決堤,洪水泛濫,淹沒良田村和村莊。

每年疏浚河道修建河堤,都是朝堂大事,關乎著萬千沿河百姓的安危。每年戶部最大的支出,便是軍費和修河道。這也就意味著,工部每年有巨額的錢糧出入,有數以萬計的河工,還有各地衙門配合……這其中,到底有多少見不得光的勾當?

便是周尚書自己,都不敢說全部清楚。

有一個事實是明擺著的。工部上下一眾官員們個個家資豐厚。周家也是京城有數的望族大戶。

湯有銀去了戶部,馬耀宗進了吏部。周尚書早就等著女帝陛下派心腹來工部了。

這一日,果然還是來了。

「下官楊政,見過尚書大人。」楊政恭敬地拱手見禮。

周尚書定定心神,語氣溫和:「楊郎中快請起。」

楊政是南陽郡老臣,又是楊侍郎嫡親的侄兒,背後有女帝陛下撐腰,周尚書對他自然要客氣些。

周尚書很快召了來工部所有官員,向眾官員介紹新來的同僚。

眾官員心裡或撇嘴或嫉火直冒,還有盤算著和楊政套近乎的。一連幾日,楊政的籤押房裡人來人往,幾乎沒消停過。

這等時候,就看出楊政的長處了。他自少在京城長大,第一份差事就是在刑部里做捕快,很擅長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短短几日,便認識了工部上下所有人。

楊政還有多年查案審案養成的好習慣,私下裡準備了一本冊子。將工部同僚一一記錄在冊子上。

當楊政將冊子呈到御前的時候,姜韶華也有些訝然:「你才去工部幾天,就摸索清楚這麼多人的當差情形了?」

楊政答道:「這倒沒有。臣現在只能記下工部所有官員的名字和各自負責的差事,年齡籍貫記了一半。各人的性情喜好當差做事的慣例風格,就得等日後慢慢補齊了。」

姜韶華莞爾一笑,贊道:「你有這份仔細,實在難得。」

術業有專攻。楊政雖然不懂工部差事,查人查案都是一把好手。有這麼一個人在工部,工部幾十個官員都得格外小心了。

楊政被誇得春風滿面,連連自謙:「臣做得還遠遠不夠。臣只會查案刑審,工部差事一竅不通,以後得好好學著當差。為皇上分憂。」<="<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