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令紛紛叫苦不迭,寫來的公文基本都是要錢要糧食要支持的。
馮長史忙起來,火氣蹭蹭,少不得瞪眼珠子罵人。接連幾日,就連王府上空的鳥雀都得繞過戶房上空。
此外,還有諸多來南陽王府投拜帖的。大小官員各地世家望族皆有。馮長史還得抽空看一遍,有的得親自見一見。真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來。
沈木和聞安也一樣忙碌。王府里有品級的正經屬官,就剩三人。馮長史忙得腳不沾地,自然要差遣他們兩個。
沈木將兒子和女婿都帶進了工房做事,聞主簿也沒客氣,將兒孫也都帶來跑腿。等歷練兩年,就能正式當差了。
這樣一片忙碌中,熬過了五月,進了六月初夏。
這一日,馮長史收到了一封豫州來信。
第769章 南陽(四)
被派去豫州做刺史的陳縣令,現在應該改口叫陳刺史了。
陳刺史在四月接到朝廷調令,立刻收拾行李啟程去豫州,在路上行了一個多月,才到豫州。算一算時日,這是到了豫州就立刻寫了信回來。
這封信寫的十分厚實,足足有六頁。
馮長史放下公務,仔細地看信。
陳刺史在信中,詳細描述了豫州現在的情形。被豫州亂軍禍亂過的郡縣,實在悽慘。有許多百姓家中男丁被強征去當兵,或死在了亂戰里,或被朝廷大軍俘虜。家中少了男丁的,耽誤了秋收春耕,今年怕是要饑荒。這還算好的,更慘的是被抓去修城牆的百姓,被拖上城頭送死的老弱婦孺,還有死於亂軍踐踏的女子……
豫州經此大亂,到底死了多少人,根本無法統計。粗略算來,不會少於三萬。豫州的人口,銳減了十分之一。
比人口銳減更可怕的,是人心動盪不安。有許多豫州百姓,拋了家業往外逃,成了流民。
流民若是無處安身,很快就會成為流匪。流竄到哪裡,哪裡就會亂起來。
陳刺史去的時候,就預料到情形棘手,還特意從親衛營「借」了五百精兵。寫信回來,是因為五百精兵不夠用,還得繼續「借」兵。
另外,豫州缺糧,更缺糧種。朝廷那邊,肯定會撥糧撥銀子。南陽郡這裡再能支持一二,最好不過。
當年盧琮任平州刺史的時候,南陽郡出人出糧出力出銀子,花費無數。到了陳刺史這兒,馮長史更沒二話,肯定要「支持」。
接下來,又是忙得人仰馬翻。
三天後,熬得雙目通紅的馮長史,調撥出了十萬石糧食和能供二十萬畝良田耕種的糧種,又撥了十萬兩現銀。然後再從親衛營調派一千精兵,將糧食和銀子送去豫州。這一千精兵,自然也就留在豫州,聽候陳刺史差遣。
朝廷衙門多規矩多,事事都要章程。要辦妥這些事,少說也得一兩個月。到馮長史這兒,錢糧都歸他管,現在連親衛營也都他管著。辦事效率高了幾倍不止。
由此,也可見天子對他的信重。
他這個王府長史,如今就是南陽王府實際上的掌權人。諸事都有先辦後稟的權利。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