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度韶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3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蔡郡守從邊軍「借」精兵,一來是修水渠建柵欄,二來,也是在用強大的武力震懾所有百姓,

恩威並濟,剛柔並施,才是上策。一味的懷柔絕不可取。

朝廷對歸梁城也格外重視。就像當年支持平州後來支持豫州一樣,不停地送糧食糧種和各種物資。

蔡郡守也不客氣,缺什麼就寫信去京城,找天子訴苦,向陳丞相求情,最後再向馮尚書哭訴。

然後,送來歸梁的物資就愈發豐富,朝廷還送了不少精明幹練的低等官員來。蔡郡守再能耐,也只一個人。有了下屬班底之後,辦事效率陡然高了許多。

昭平七年秋日,歸梁城的百姓收穫了第一批糧食。

已經拋荒了許久的土地,被重新翻田耕種,碧綠的玉米杆子上結出了豐碩的玉米,地下挖出累累紅薯。

百姓們捧著自己種出來的糧食,激動喜悅之情無以言表,紛紛跪下向皇宮的方向磕頭。

「皇上將我們救出來,還讓我們過上了安穩日子。」

「蔡郡守說了,這半年裡,我們吃的都是朝廷送來的糧食。是皇上給了我們一條命。」

「我們給皇上磕頭,求老天保佑皇上平安康健,長命百歲。」

千歲萬歲都是吉祥話,不能當真。長命百歲,才是百姓們最真誠也最質樸的願望。

……

「皇上!歸梁郡的蔡郡守送了奏摺來。」

昭和殿裡,愈發沉穩的陸舍人捧了奏摺前來。

姜韶華略一點頭,看了奏摺後,露出欣然的笑意:「歸梁郡這大半年裡一直在開荒種田,今年是第一年秋收,產量不算高。不過,勉強也夠百姓們吃喝了。」

陸舍人笑著接了話茬:「這可是太好了。朝廷總算不用再送糧食去了。」

加加減減算來,朝廷養了十幾萬百姓將近一年。消耗的糧食是個龐大的驚人的數字,看帳冊都會觸目驚心。

國庫早就被掏空了,內務府的家底也都被用光了,宮中用度一減再減。整個朝堂都節衣縮食地過日子。好在總算熬過來了。

姜韶華舒展眉頭,笑了起來:「蔡郡守確實能幹。」

陸舍人對蔡郡守也是滿心敬佩:「是啊,還沒到一年,就安定民心,讓百姓們的心都向著大梁。這才是真正的歸梁城。」

姜韶華心情大好,親自提筆批了奏摺,在大朝會上,當著朝堂眾臣的面,誇了蔡郡守一通。

女帝陛下威嚴日盛,喜怒不形於色。鮮少有這般滿面笑容的時候,像這般滿口誇讚一個臣子的,更是少之又少。

蔡郡守原本就聲名赫赫,這一日過後,更是名動朝野。

朝廷不必再運糧去歸梁郡,馮尚書也長鬆一口氣。不過,小的支援還得繼續。譬如高產糧種得緊著歸梁城,譬如技藝精湛的工匠也得送一些去。零零總總,樁樁件件,依然得操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