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見就是,前兩種那樣有正當難處的,戴面具無妨,但若是第三種,並無戴面具的必要,大家是不是就把面具摘了。
「我這樣提議的理由,也是因為這些年來,戴面具假冒我天疏閣法士作惡的事,已經出過幾起,雖已發榜澄清,不信任的種子卻已埋下,而且,『藏頭露面』這四字,是外界攻擊我們最多的話柄,在座的一些朋友,也是因為這一點,最初不大信任天疏閣。如今既然要納新,我想,那不如就開個新氣象。當然顧慮也有,閣主與儒門結下血債,摘下面具的法士,難免會成為儒門眼中釘。」
他話音剛落,就有許多法士要摘下面具,離貳法士抬手阻止道:「大家不要一時衝動,可以多想一想,權衡利弊,再做決定。」
但他這句話說完,其他八座天疏閣的總領法士通過水鏡互相看看,都摘了面具,同時有許多法士摘了面具。
不少新法士,摘下面具時,還冷聲感嘆原來不是必須戴,逗樂了身邊人。
離貳法士微微一愣,隨即後退半步,對諸位同僚鄭重地一拱手。
其實離貳提出這個想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為了閣主。
裴牧雲戴面具,除了離貳剛才明說的原因,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裴牧雲不願將天疏閣的功德領到自己一個人頭上。許多裴牧雲做的事,百姓至今都以為是本州天疏閣法士所為。裴牧雲沒想到的是法士們都學他戴起了面具,但集體戴上面具之後,被救的百姓修士全認不出人,自然傾向感謝本州天疏閣,也算達成目標。
裴牧雲不願多受功德,他們九個總領法士是清楚的,但是這話不好對人說,也不能對人說,說了也沒幾個人會信,反而容易為閣主招惹誤解揣度。如今,閣主重披法網,又劍指儒門,往後必定是敵人多多、功德多多。
因此,此時此刻,離貳覺得,他們不論從各方面考量,都應該站出來為閣主分散注意力,好的壞的,大家都一起並肩承擔。
拱手一禮後,離貳法士站直如松,頓了一頓,伸手也將面具摘下。
幾個儒修愕然驚呼,江南天疏閣的那面水鏡上,傳來鏡清先生驚異的詢問:「這不是,聞人家的那個小狀元?」
他這麼一問,其他儒修儒生也都陸續想起了舊聞,神色紛紛一動。
那還是明樑帝的爺爺,啟□□的開國皇帝[武帝]在位時期。武帝是個有修為的武者,後期還靠丹藥延壽,執政期非常漫長,明君一世。
當時是武帝後期,京城聞人家是書香望族,屢出能臣,這代有三個嫡孫,各個是神童材料,沒想到嫡長孫無端掉進了荷塘,救出來就成了傻子。不久老二又意外病故。只有老三健康長大,官拜上卿。
嫡長孫雖然傻了,畢竟還是聞人家的公子,早在娘胎里就與清流之女定下婚約,聞人家要求履行婚約,那清流竟捨不得女兒,寧可得罪高門都要毀約,弄了個鋃鐺入獄的下場,女兒還是被聞人家抬進了嫡長孫房裡,成了小妾,還生下一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