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以功德為標準的審判-輪迴體系並不獎勵冤屈,只會為受害者追尋死後的公平正義去懲罰加害者,這乍一聽來似乎公平,但在凡間存在巨大的不公平的時候,這種間接獎勵富豪權貴的標準,事實上非常的不公平。」
天疏閣的信仰強調今生的奮鬥,不寄託飄渺的死後輪迴,在這種積極做事的氛圍下,很少有法士會去深入思考只活在民間傳說中的地府,即便想去思考,也難以了解與世隔絕的地府,此刻聽了坎壹婆婆的陳述,頗有恍然大悟之感。
他們從未發覺地府問題竟與凡間問題有著巨大共性,但仔細一想又不可能不是如此,陰間與陽世本就是一體兩面,天庭地府都是照凡間朝廷描畫而生。
又像是猜到眾人此時所想,坎壹婆婆深入道:「本朝與前些朝代一樣沿用秦制,每五戶編一組稱『伍』,同伍之人有相互擔保連坐之責。以伍為基礎,百戶為里,設里長,控制百姓的戶口與田地,做基本的賦役征納。以里為基礎,十里一鄉,設嗇夫、三老、游徼,控制百姓籍貫、賦役、教化等等基政。
「連坐本是軍法,在明樑帝之前執行不算嚴厲,但什伍互保之法是歷朝不改其宗。」
「歷代朝廷通過伍里鄉層層授田、固籍、互監連控,將廣大赤貧百姓固定在一方土地上勞作一生。將人劃分成三六九等,懸殊的階級、懸殊的貧富,百姓從沒有公平競爭的條件與機會,只有不斷固化的不平等,這是凡間朝廷做的事。」
秦無霜聽到此處不禁挑眉,倒不是這位閻王娘娘說得不對,只是談到控民之術觸及了她的老本行。
其實什伍互保的想法源自周,周法依孟子言,孟夫子設想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百姓親睦」。秦人將百姓互幫互助的周法拿來一改,改成了鄰里互相監督告發不然就要連累領罪的秦法。要秦無霜評價,虛禮聽著好聽,但後世代代都效秦法,就說明秦法有用。
總有自詡清高的儒生說周亡之後再無真儒,秦無霜從來認為此乃厚顏甩鍋之論,但偶爾也確能找到玩味之處。
「而地府做的事與凡間朝廷別無二致,人為地將投胎分出三六九等,通過功德這個標準實際上鎖住了廣大貧民永世不得翻身。」
「即使有特例,有貧苦百姓做到了一生行善積德,死後成了好鬼,投了好胎,成為權富子弟,成為三六九等中的上層階級,這又如何?對社會有何改變?難道正義就是給好人一個投胎成為高高在上的權貴富豪的權利?」
「投胎後不會有前世記憶,那些受罰投身貧苦的壞鬼,他們並不會知道自己是因何被罰,他們只是和其他貧苦百姓一樣承受貧苦,這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坎壹婆婆看向在場的每一位法士:「我想請問各位法士,死後的不會被記住的懲罰是否有意義?將惡人轉世為貧苦百姓的懲罰手段,是否足以說服你們維持地府這個幫助固化階級的體系?」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