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誰會在山裡蓋學校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三個學部加起來兩千餘人,也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小型的學校了。

阮星回沒有將人數上限放到更寬還有一個原因——積分。

學校現在發展的是很快,但是只要夠大膽,積分永遠都不夠花。

交流會現在平均每天都能夠給阮星回提供的積分在2萬左右,這是在人數依舊固定在2400人的前提下進行計算的。

今年的時間已經有些緊張了,而且不遠的將來就是期末,也不方便更大規模地抽□□師進修。

但是祝駿那邊已經傳來了消息,等到年後,交流會的規模可以再次擴大。

但是交流會的教師也同樣需要積分。

阮星回拿著計算器扒拉,先是按照學生人數招滿了的情況計算明年九月份她需要再抽多少張卡,才能夠應付學校的教學需求。

高中部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已經較強,也都是快要成年的大姑娘大小伙子了。

阮星回還不至於繼續讓他們三十人一班,那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所以人數就被阮星回定在了每班五十人。

這個數字很適合計算數量。

這樣一來,高中三個年級就是三十個班,考慮到高一年級文理還沒有徹底分開、並且還有學業測試的原因,這個年級每個班所需要的教師數量比二三年級多大概一半。

再加上雖然存在感很微弱但依舊必須存在的體育、計算機課,和阮星回私心留下的音樂課。

光是高一年級的20個班,就需要足足44名老師。

再加上二三年級,光是高中部的老師人數就已經奔著七十去了。

雖然阮星回依舊可以按照部分購買隨機卡、部分購買指定方向卡的方法來從商城裡面購買教師卡,這會兒也至少要預留出一百萬積分來,才能夠算得上是比較穩妥。

小學和初中繼續正常招生,範圍依舊限定在桐山市內。

桐山市的教育資源直到現在都算得上是省內較差的。

阮星回和交流學習活動雖然幫助全市的老師都進行了專業技能上的提高,但是一些硬體上的缺憾是短時間內無法彌補的短板。

而且小學和初中的孩子年紀太小了,不適合長時間遠離家人,即便是同在省內,平時兩周一休的時候,也很難見到家人。

倒也不是見不了,只是往返路程各花費大半天,還不夠折騰人的呢。

而桐山市內的學生們,阮星回也想著,儘量先招收家庭條件略差的學生。

尤其是那種成績好但是上不起學的。

阮星回不是聖人,她也沒有那個能力兼顧天下。

只是周邊的這些,都還能說是在她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上一幫也無不克。

不過這樣一來,小學和初中的規模恐怕也要擴大。

阮星回看著自己越畫越大的建築地圖,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去年剛剛折騰了她一次,好不容易設計出來的學校,用不了多久又要重建。

多少有點浪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