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誰會在山裡蓋學校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7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樣一來,大家對他的好奇就更深了。

畢竟李成是第一個被這樣叮囑的人,領導平時也不會在意這些小細節,這才是大家最關心的一點。

等到中午部門組織迎新飯的時候,大家終於忍不住問出了這個問題。

對於李成來說,這段時間的經歷可以說是十分難得的回憶了。

病痛的折磨和家人的不離不棄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知道,如果不是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臨床試驗,這個家還能維持多久都是一個未知數。

更別說是像現在一樣,朝著更好的方向去了。

因為離開職場太久,李成的月薪降到了兩萬元。

在這個城市裡,兩萬元也就剛夠應對他們一家五口人的日常開銷,能夠攢下的錢並不多。

即便是租房子,簽合同的時候至少也需要押一付一,這就要搭進去一半的工資了。

再加上衣食住行,更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所以張蓉他們並沒有立刻啃著李成回來,而是暫時留在了桐山。

那裡消費水平低,李成的收入可以輕鬆地應對他們的生活開支,並且省下來一部分。

只要再等一兩個月的緩衝期,他們一家人就可以重新在這個城市裡麵團聚了。

倒是這一兩個月的時間,張蓉和老太太都可以讓自己放鬆下來,不要那麼累,好好休息一下這幾年來有些透支的身體。

好的身體才是應對未來的最佳武器。

臨走之前,李成硬是盯著張蓉換了一份輕鬆一點的工作。

讓她不去工作她是不肯的,畢竟家裡現在還有一些外債,這些都是懸在頭上的刀。

李成拗不過她,只能退了一步催她換了份輕鬆點的工作,不至於長期熬下來累壞了身體。

張蓉本身也是一個有才的人,如果不是這些年來為了照顧一家人耽誤了許多的時間和機會的話,她現在未必會比當年的李成差。

耗在這樣的工作上,對她來說就是無意義的消耗,李成已經想好了,如果她願意的話,等到一家人團聚之後,她完全可以像他一樣重回職場。

兩個人一起工作,家裡只有老人和孩子,倒也還能應對的過來。

尤其是兩個孩子都已經大了,能夠照顧一下自己,不像是小時候必須時時刻刻有人在身邊守著,老人家一個人也能照顧得過來。

而兩個年紀不算大的職工,總是能把這個家變得越來越好的。

因為生活有了奔頭,李成對於自己過去幾年的經歷也並不覺得是什麼不可言說的秘密。

但是他沒想到簡單說了一下自己的情況之後,頓時就收穫了同事們好奇和同情的目光。

漸凍症被攻克的消息最近這半年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即便是小區樓下的老人們,在提起這個話題的時候都能說上兩句,感慨感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