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意思是?」譚萬年問道。
「娘娘,微臣提議一共有三。」齊轍道,「第一,裁撤冗員。聖上每三歲一親郊,大小官員皆得蔭子。每逢親郊之歲,便有數千官宦之子得以封官加職。拿泰和十一年親郊為例,臣親自倒吏部查過相關記檔,那一年得恩蔭者多達一千九百餘人。而這些人中,超過五成人所擔任的職位是可隨時裁撤的閒職,另有二三成人員,根本不具備與其所擔之職相匹配的能力,導致人在其位而其職如同空懸,人享其祿而不謀其事。這些人空領朝廷餉銀,同時也占據了本該屬於有才之士的位置。除此之外,還有聖節蔭補、致途蔭補、遺表蔭補,堪稱冗濫。」
他的表達實在算不上委婉,尤其是對於家中正好有走恩蔭的途逕入朝為官的子弟的人來說。例如林如晦和譚萬年。
林如晦一子一孫,具是恩蔭得官。譚萬年的獨子譚致遠,是在泰和十一年得的官職,剛好是齊轍用來舉例的那一千九百餘人當中的一個。
而於林甫有三子,長子從軍,三子于敏之參加了本屆科考,次子走得也是恩蔭的路子。
齊轍卻不管他們怎麼想,接著說自己的提議:「第二,廢除祠祿之制。我朝設置祠祿之官本為佚老優賢,然歷經十餘朝,如今在冊祠祿之官數量之大,俸祿開銷之多,早已形成財政負擔。此外還有種種不良影響,臣會在奏章中詳細說明。」
「第三……」
「小齊大人……」
「林相。」
木良漪出言,林如晦只得閉口。
「你繼續說。」
「是。」齊轍接著道,「第三,削減郊祀賞賚……」
木良江只能不斷在心中替齊轍祈禱,希望自己的摯友出了大內能順利回家,不會被人半路套麻袋。
……
齊轍提出的節流之策,成功開啟了一場辯論。當今大周朝堂上最具話語權的幾個人在垂拱殿裡唇槍舌戰,引經據典,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爭了一下午也沒能爭出個結果。
木良漪委婉地將人請了出去,耳朵終於得了片刻清淨。
「姑娘,該喝藥了。」
「放一放吧。」木良漪道,「你放心,我待會兒一定喝完。」
「贏兒,方才他們討論的事,你怎麼看?」
謝贏雖然從始至終一言未發,卻一直在認真聆聽每一個人的發言,同時也在思考。於是聽到木良漪提問,他略想了想,便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雙方說的都有道理。齊大人提出的三條建議不但能為朝廷節省大筆開支,還有利於肅清朝中風氣,同時拓寬了寒門學子進入仕途的道路。但是林相等人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不論是裁撤冗員,還是廢除祠祿之制,損害的都是官員的利益,定然會招致大批官員的反對。」
「敢於提出這三條建議,齊大人也可謂大膽直言了。」最後,謝贏用頗為敬佩的口吻說道。
「若讓你來決出一個結果,你會如何決斷?」木良漪接著問道。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