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宿管阿姨不好當[ABO]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蘇睫家人口簡單,自家住的只是一幢小別墅,看著很不起眼。別墅旁邊的這幢三層大樓相比之下要氣派很多,它在過去是員工宿舍,居住著農場雇來種地與照料牲畜的僱工。後來,環境署對保護區的人流量進行了進一步限制,霞昀農場不得不解僱了大部分僱工,轉而走上農家樂的經營形式,於是這裡也跟著被改造成了旅店性質的客房。

如今28號保護區被軍方徵用,成為了阿特雷斯的訓練場所,保護區也隨之停止了接待旅客。員工宿舍空出來的客房數量可觀,要裝下60名學生綽綽有餘。因為一直有僱工與旅客居住,客房內部也比大樓破舊的外觀看上去好上不少,帶著木香的實木地板,打磨光滑的木架床,的布地毯,田園風的碎花窗簾,還有古典的枝形吊燈,走進宿舍,周圍的一切都讓人有種穿越時空回到了18世紀歐洲的感覺。

宿舍自帶衛浴和中央空調,唯一的不便或許在於沒有立體投影機和開水壺等器械。但這也是有原因的。環境署對自然保護區內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有著近乎變/態的限制,例如田地的耕作,是絕對不許使用機器的,所以農場才會需要僱工。此外,原住民家中的機械化覆蓋率也不能超過某個指標——機械化覆蓋率是指每平米的機械化程度,它有一個極複雜的計算式,蘇睫記不住,只知道家裡為了應付環境署不定期的抽查,除了一台老舊的立體投影機,還有電燈空調這種正常生活離不開的機器外,其他角落基本看不到現代化痕跡。她家燒飯用的灶台甚至還用著樹木秸稈做燃料,這種就連在21世紀都不多見。

除了上述規定,環境署還陸續出台了禁獵期、禁漁期、休耕期等等等等亂七八糟的規定,稍有不遵守就罰錢,導致大部分原住民都受不了生活的不便,領了補償金就搬離了保護區,能頂住壓力堅持下來的,不是「溯源黨」,就是對先祖留下的土地還有留戀。蘇爸蘇媽就是後者。

野外集訓明天才正式開始,今天的日程在學生們完成入住後就宣告結束。剩餘的時間,學生們可以自由活動,只要記得在晚上22:00門禁前回來就行。

自由活動一向是最讓老師操心的項目。在安排學生們入住前,蘇睫把大家集中在大廳,再次向他們強調了在宿舍不許私鬥,要牢記在學校接受的講座內容,愛惜保護區一草一木,在農場也不要亂跑,宿舍一樓的食堂會在五點到七點提供自助餐,記得回來吃巴拉巴拉的,囉囉嗦嗦,活像個老太太。

學生們剛到一個新鮮環境,才不耐煩聽她的長篇大論,紛紛在下面嚷嚷著想解散,還有人聽說過這是蘇睫家的農場,打趣她是捨不得自家財產被弄壞才這麼煩人,把蘇睫臊了個大紅臉。

從頭到尾,認真捧場的只有奧格斯特和站在一旁滿臉驕傲的傻媽媽蘇正鑫。就連如月聽到一半也開始不耐煩地東張西望,並把視線長久地在蘇正鑫與蘇睫身上游移,腦袋上的寬檐帽不時晃動著,像一朵招搖的大喇叭花。

那就是老師的家人啊……

他一邊恨恨想著某個由蘇睫父母介紹的相親對象,一邊舔了舔口中發癢的尖牙,雙眼微眯。

才不會這麼輕易放棄呢!

漫長的講話結束,下方的學生發出了連天歡呼。蘇睫無奈地搖了搖頭,從蘇正鑫手中接過串成串的黃銅鑰匙,一個個報起了學生名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