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順利拿到了名牌和校衫的蕭凌在同一時間也知道了自己將在巨鹿書院的學習內容,只是讓她很吃驚的是,主課居然教授的是六藝。
六藝,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這其中的禮,是知禮節,即今德育。它包含政治、道德、愛國主義、行為習慣等內容;樂,音樂。包含音樂、舞蹈、詩歌等內容;射,射箭技術。主要為鍛鏈體格,品格修養;御,駕馭馬車的技術;書,書法。即現今的文學教育 ;數,算法。包含數學等自然科學技術及宗教技術的傳授。
六藝教育的特點是文、武並重,知能兼求和注意到年齡的差異及學科的程度而教育有所別。「六藝」中禮、樂、射、御,稱為「大藝」,是貴族從政必具之術,在大學階段要深入學習;書與數稱為「小藝」,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學階段是必修課。
所以《周禮.地官.保氏》說:「保代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明史.選舉志》說:「生員專治一經,以禮、樂、射、御、書、數設科分教,務求實才,頑不率者黜之。」
前世接觸的有關六藝的介紹在蕭凌的腦中嗡嗡做響,受前世影響而一直在宮中做著學習八股文準備的她實在沒想到大燕這個異時空王朝居然在推行文武並重的素質教育,真是給了她一個意外的驚喜。
當然,蕭凌並不知道這種學習規矩其實是之前幾百年的事了,而且當時,庶民子弟可是只給予「小藝」的教育,唯貴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藝」的完整教育,完成自「小藝」至「大藝」的過程,現在的重新推行是太祖定國之後才開始的。要知道大燕國兩代君王雖然都是以武定國,打仗各個是好手,但同樣他們的文化素養也不低,知道大國興起,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
所以兩位充滿智慧的王者為了改變立國之初混亂的社會風氣,可是下了一翻苦功。為了不同羌人持國時的一味尚武,多生暴力;也不像南唐舊主般一味重文,江山淪陷。兩位王者最終向大燕、向天下重新推出了文武並重的六藝,並將之定為國策,凡大燕書院必須執行,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復古運動。
立國之今不過短短的四十年,對歷史來說,四十年不過白駒過隙,在她上面不過是一個點,但對一個國家來說,其影響卻是遠大的。因為四十年完全可以將不習慣變為習慣,然後再將這習慣變成本能。所以現在大燕國的總體風氣非常好,大環境在各國中可說是名列前茅,六藝之功,不可小視。<="<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