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秋林想是要上咱村里小學,以後我如果能教他的話,讓弟弟們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呀。」宋春花說道。
盧敏卻又想到了另一個方向,這陳墨白能主動提出來讓春花讀書,心裡是啥意思,要是真對春花沒意思,他開不了這個口。
如果春花就是個家裡比較窮的村婦,配陳墨白一個文化人確實不太夠上,如果宋春花能多讀兩年書,有些事兒會好說很多。
盧敏心裡暗暗高興,這是這倆孩子還有希望!
「行,你好好讀書,真成了文化人,家裡人出去都有面子!」盧敏說道。
唐淑萍也為這個消息感到開心,在他們老一輩的心裡,讀了書就更不一樣了,誰不希望看著孩子有出息呢?
八十年代,現在正是一個充滿希望和變革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讀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是一種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方式。
對於他們這些祖祖輩輩在地里耕作的人來說,讀書的意義深遠而重大。
宋春花作為一個村姑,或許還考慮不了那麼深遠,但她本人,已經成為時代浪潮中的一滴水。
八十年代,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正處於日新月異的初期,社會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東西都在人身邊悄悄的變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
人們的思想逐漸解放,對知識的渴望也愈發強烈。
在這個信息相對匱乏的時代,書籍成為了人們了解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窗口,也誕生了一大批樂於讀書的底層人。
通過讀書,人們可以接觸到各種思想和觀念,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上學成了他們邁出步伐的道路,農村的家庭也傾向於支持培養出一個讀書人,那是十里八鄉都有面子的事情。
讀書對於八十年代的人來說,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式。
各方建設都需要人才,宏觀政策也傾向於培養人才,各種補貼落實到位,繼掃盲教育之後,文化課也開始被更多人所熟知。
宋春花為自己能讀書而感到激動,同樣令她激動的事情,是飲馬川的治理工作開展,將在村裡的部分建設水利工程的輔助項目,治理時不時泛濫的水患。
隔壁吳家村因著這次大水,地里莊稼剩不了多點,吳家村的人集體鬧上來,那吳村長跟市里有點聯繫,把水利工程項目所需的勞動力的部分給了吳家村的人,讓他們幹活兒掙錢。
那雖然彌補不了發大水的損失,但好歹是條活路,這工程開展,除了幾個工程師之外,在旁邊忙著干苦力的都是吳家村的人。
消失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吳老六再次騎著摩托車,出現在了宋春花面前。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