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穿旗袍。
但是——
薛琴提出質疑:「看話劇能有多少人啊,她們不上街,又有多少人能看到旗袍?」
哪裡比得上燙頭髮。
文工團的人一上街,哇!大街上好多人都開始燙頭髮了。
「確實不一樣啊。」葉菁菁強調,「燙個頭髮才多少錢?一件旗袍要多少錢。前者是大家咬咬牙,都能燙得起。你看咱們防空洞招待所的農民,照樣願意花錢吹個頭髮,看看稀奇。你讓她們買旗袍試試看?」
嘖!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卷頭髮不影響下地, 穿著旗袍還怎麼下田幹活。
葉菁菁循循善誘:「看話劇的人,看文藝表演的人,是最有可能買旗袍的人。她們的消費觀念差不多。」
表姐迅速理解了她說的意思。
這二者之間的共同點就是, 有點小布爾喬維亞腔調。
它不受社會主流肯定,但客觀存在。
而且家庭條件越好的人,越有這個調調。
表姐痛快點頭:「好,我匯報領導,試試看。正好今年春節演出多。」
今年的方向是真的不一樣了,過個年,又是文藝晚會又是音樂會的,一下子,春風的柔軟就瀰漫開來。
薛琴是團支部書記,搞政治工作的,政治敏感性相對更強一些。
她頗為擔憂:「人家演員肯穿嗎?劇團願意讓她們穿嗎?」
「肯穿。」表姐十分篤定,「她們可不是畏手畏腳的人,她們不怕出風頭。」
相反的,演員基本都非常熱衷於出風頭,最享受被人目光追逐的感覺。
至於劇團方面,她倒是有點不敢肯定。
單位做事,肯定要比個人想的更多,也更為慎重。
葉菁菁卻胸有成竹:「願意的。雖然現在這些文藝表演的票都不愁賣,場場爆滿。但是新排的作品這麼多,哪個又不想出頭呢?穿旗袍也是個噱頭,可以宣傳上報紙的點。萬一上面領導有意見,大不了他們換件衣服好了。也不影響繼續演出。」
表姐一聽,有道理。
風向不對了呀,眼下也不是當年一句話就動輒得咎的時候了。
她不由自主地輕鬆下來,笑著調侃葉菁菁:「要是旗袍賣得好,回頭我這邊給你留一件,當謝禮物。」
葉菁菁連連擺手:「我不要,你要給我留的話,留布拉吉吧。」
她不是不敢穿旗袍,而是單純地對旗袍沒啥感覺。
在她的成長年代,漢服的存在感要比旗袍強多了。
你現在要給她一條馬面裙,她肯定會開開心心。
旗袍就算了吧,吃high了小肚子凸出來,都覺得愧對旗袍。
表姐不知道她的小心思,哈哈大笑:「行,要是有布拉吉的話,我給你留著。的確良要不要?這個不要票。」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