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深吸一口氣,看向三皇子,他不該聽信蕭徹這個蠢貨的建議,不顧母妃反對執意跑來國子監,現如今落得有家難回的地步,真是悔之晚矣……
三皇子還不知道他的好二哥已經抱怨上了他,仍在怨恨父皇偏心,同樣是皇子,為何他們二人要沒日沒夜地賣力,還要忍受髒污腥臭,老四卻什麼都不用做?不就是中宮嫡出麼,又不是嫡長子,究竟在嬌貴些什麼?往上細數千百年,庶出的皇帝就不是皇帝了?身在皇家,那點嫡庶本就沒什麼相干。說來說去,還是父皇偏心!可恨他的母妃不是皇后,否則,哪裡有老四那個小崽子風光的機會?
父皇如今就是吹毛求疵,讓他們跟著那個傻蛋宋允知種菜,還真以為能成啊?宋允知若是一直種不出,他們難道要一輩子就在這兒蹉跎歲月?
不成,他絕不允許此事發生!
這二人盼著離開國子監,遠道而來的北戎跟燕國的學生卻迫不及待想要入國子監讀書。他們不少人還不會夏國官話,或是只會一點兒,日常交流還行,可若要讀書便顯不足。朝中官員為免他們來日聽不懂先生的話,鬧出矛盾有傷兩國邦交,遂特意安排他們先學會夏國的官話,再派翰林院的先生給他們一對一補課,否則跟不上國子監的課程,便也太尷尬了。
眾學子已經補了快一個月了,早已等不及要出門。然而夏國的先生太墨跡,總覺得他們學得不夠。燕國的學生還好,北戎的幾個學子已經忍不住發了幾通火了。
北戎勢強,夏國勢弱,哪怕他們來此之前,家中長輩再三告誡他們認真讀書、盯好燕國,但這些學生們耳濡目染,還是沾染了長輩們面對夏國人時的盛氣凌人。夏國天生比他們北戎人矮一頭,夏國領土也早晚都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再者,他們是貴客,夏國豈有違拗貴客之理?信不信他們直接一封書信寄回北戎,倒時候夏國人還不得跪著過來道歉。區區弱國,不過是仗著文教之興,怎敢如此怠慢他們?
翰林院的先生見這些異國學生狂妄自大還學不好,也懶得費心教了,遂入宮回稟陛下,就說他們已經教得夠多了,但對方不領情,仍要去國子監闖一闖,自己這幾個做先生的也束手無策。
皇上聽著屬是無奈,連單獨的補課都聽不進去,還能指望他們聽懂國子監先生的課?這不是強人所難麼。可他們既不願意學,強迫也無用,皇上囑咐道:「挑個合適的日子,安排他們入國子監吧。」
說完,皇上不禁對陳素升起了點愧疚之心。這批異國學子進去後,想來也是令人極頭疼的。但是一隻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放,陳素既然能幹,就索性多麻煩麻煩他了,一事不煩二主。
皇上還想起,自己兩個兒子近來表現十分不錯,只是仍然不知兄友弟恭,可見他們反思得還不夠徹底,得繼續。
翌日,宋允知等便聽說有一批新學子要來讀書了,只半日過去,他們便親眼見到這群人來了國子學。
北戎學子中,有一名叫金隅生的男孩兒,年僅十三,乃是先前北戎使臣金質羽的侄子。踏入國子學後,金隅生頭一句問的便是:「何人是宋允知?」
第46章 神氣 以允哥兒為原型的創作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