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宋允知也問過,約有一半的國子監上捨生要參加鄉試,建康府學那邊他也打聽了,想下場的學生不少,競爭尤為激烈。
宋允知其實並非一定要今年下場考鄉試,他年紀畢竟太小了,即便在國子監待了這麼多年,滿打滿算也只有十二,翻過年也才十三。這樣的年紀,陳素不太放心讓弟子入仕,無奈他家這個小弟子想法異於常人。
陳素這段時間不止一次地提醒過允哥兒,科考不必急於一時,他知道陛下想要推允哥兒出來落實真正的神童之名,但是陳素一直覺得沒必要。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即便有他這個先生護著,可是朝中兇險,外敵兇悍,哪裡是那麼好待的?近來夏國跟北戎還矛盾重重,陛下早就想著要試探一下北戎的底,沒準年底前還會有場騷亂,明年的會試能否按時舉行都還是個未知。
陳素本來想著帶弟子遊學一段時間,他在從旁指點兩三年,等到下一屆入場,或者再推遲一番,好歹情況能明朗一點。
可宋允知卻固執己見,而且還振振有詞:「先生,若是會試一直推遲,那弟子豈不是更加不能錯過這回鄉試了?」
反正他早晚要參加的,科舉早一點或者晚一點,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分別;但是入朝早晚有區別,只有早日入仕,宋允知才能做更多的事,進而影響更多的人。
他要是一直沒有權力,便會一直受制於人,宋允知不喜歡人人都能踩他一腳,人人都能當他不存在的境地。
最後陳素也無奈了,勸也勸了,說也說了,架不住人家自己執迷不悟。見識到小弟子非去不可的決心後,陳素終究還是讓他下場了。
他在允哥兒這邊,總是不能狠下心來。
托唐懿的人脈,宋瑜父子倆的戶籍已經轉來了京城,若不然,宋允知還得去臨州考試。他去參加鄉試,對於自家人而言可是一樁大事,唐懿跟宋瑜都嚴陣以待。
賀延庭卻沒準備去參加鄉試自取其辱,他雖然念了這麼多年的書,但是讀的東西跟宋允知他們不一樣,不適合考科舉。即便適合,他也沒這個腦子,那可是進士科考試,賀延庭壓根不敢去試。
他真正得參加的是明字科。
雖然也是科舉,但是跟進士科大有不同,高中進士便等於是一腳踏入官場了,再不濟也能得個縣令的缺,官位再低也是地方父母官。可若是明字科、明經科的學子,不說關注度遠不如人,日後授官也得慢慢排隊,排上了也沒有好缺兒,多半要一年年打下手往上熬資歷,不知道多早晚才有出頭之日。
路子難走,可賀延庭也認命了,這幾年允哥兒不知道給他想了多少法子,想讓他有個一技之長,無奈賀延庭屬於各方面均衡發展的那一掛——也就是門門不出挑。
主職書法他也學得還行,但是也不算出類拔萃,在國子監一直都是中等偏上的水準。也虧得他心態好,否則,對比已經在兵部紮根的隨春生,還有廢寢忘食的江亦行、天賦過人的允哥兒,賀延庭不得難過死?若不是心胸寬闊,賀延庭都活不了這麼滋潤。
這會兒賀延庭還在跟宋允知商議:「允哥兒啊,等你考中狀元之後記得多提攜你哥。」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