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對他們早就有所戒備,這回趁著戰事發作了一通,只怕還沒有完。宋允知來日定會像他先生一樣,一路高歌猛進。而他們這些與陛下政見不同之人,則會一落千丈。
唐郢所處的位置也尷尬。唐家在京城本就根基不深,他能得如今這位置也是的一路鑽營的結果。若是固執己見,早晚會被陛下從丞相的位置上攆下去;可若是附和陛下,又會失去朝中的支持。唐郢一輩子擺弄權術,他實在沒辦法接受自己失去權柄之日。
自己進退維谷,那宋允知跟陳素卻能平步青雲,唐郢心中怎能不恨?可不管如何,該有的體面他還是要把握的。唐郢似乎已經忘了從前發生過什麼,若無其事地叮囑夫人,等到來日女兒那邊擺酒席時,依舊送上一副賀禮。
關係都是走動出來的,甭管以前鬧得如何僵硬,兩家總歸是血親,唐懿也一輩子都姓唐,哪裡真能分得快呢?
唐家因為宋允知一步登天也著實議論了好一陣,至於建康府學,則更是意難平。
王山長一整日都在捶胸頓足,本來這回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自己這邊,只要朝中大半官員反對國子監,建康府學便能在後面跟著撿漏,坐享漁翁之利。誰知道剛好這麼巧,兩國就開戰了;更巧的是,宋允知那小崽子的策問解決了朝廷他們的燃眉之急,真的跟算好了一般。
建康府學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原本屬於他們的會元,被國子監搶了過去。
王山長只是抱怨,他還能忍住不罵,黃繞卻已經開始對著國子監上下破口大罵了。雖然這罵的毫無道理,但是黃繞才不管,國子監叫他不痛快了,自然得罵!
即便他陳素宋允知如今就站在他跟前,他也一樣會罵。
建康府學群情激奮,只有鍾離一言不發。
輸了就是輸了,他承認宋允知的確有急智,而且這回解決了邊境之患,宋允知也當居首功。若無宋允知那神來一筆,他們如今能否安然地坐在這裡談論會試都是個未知。
「不過是會試而已,還有殿試呢。」鍾離安慰黃夫子道。
黃繞心中發苦,雖然鍾離文採風流,但是在政事方面還是過於欠缺。陛下既然力排眾議點了宋允知為會元,那等到殿試時,又怎麼可能輕易將狀元拱手讓人?若真的讓了,豈不是前面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這麼多人貶的貶,罰的罰,又有什麼意義?
黃繞不想去解釋其中的道理,但卻又擔心日後鍾離跟宋允知對上的話,會被宋允知那個心狠手辣的小崽子坑得暈頭轉向。太天真的人,不適合待在官場中。
自燕國決定出兵後,北戎攻勢也慢了許多,夏國這邊每日傷情也終於有所緩解。
隨春生抽空寫了幾封信捎去建康,算是報了平安。但這也無濟於事,畢竟戰爭一日不平,他們的安危始終是個未知數。
北戎仍舊不願意退兵,北戎大王子如此費盡心機地挑起戰事,為的就是給自己以及自己這邊的人掙一番軍功。可到頭來襄陽城沒有拿下,他們反倒是要被燕國給包抄了?大王子實在不想無功而返,他甚至請了說客前去燕國,許諾若是雙方能夠聯手,他們願意同燕國平分夏國的土地。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