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便牽著蕭寶玄離開,轉而去父皇那兒湊熱鬧了,一邊走還一邊囑咐蕭寶玄:「下次我要是不在的話,可千萬不能跟你二皇兄對上。他就是個黑心肝,記住了沒?」
蕭寶玄乖乖點頭。
三皇子倍有成就感,也就只有在寶玄這兒,他還能體會到一絲身為兄長的威嚴與臉面。三皇子恨不得當場抱緊他這個聽話的好弟弟,寶玄啊寶玄,離了你誰還會將皇兄的話記在心裡?
他已經離不開寶玄了。
蕭寶玄費解地盯著又陷入情緒中無法自拔的皇兄,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二皇子與三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從來也沒消停過,不過因為三皇子心大,且從來也沒有在奪儲一事上費功夫,所以鬥爭僅限於二人之間,甚少波及到前朝大臣,也從未像北戎那邊廝殺得如此慘烈。皇上對此心知肚明,可只要不鬧出大事,他基本不管。
曲江宴結束後,皇上開始為了另一件事情而煩心——這些新科進士,得如何授官?原本新科進士得去翰林院見習數年,觀其表現再予以授官,但是皇上急著推宋允知上台,想要繼神童狀元後再打造一個神童官員。
這並非是為著那點虛榮心,而是為了朝野安穩。夏國這回對上北戎,雖然守住了城,但是戰況也不好看,死傷遠比皇上估算得要多。這縱然是各方面影響,但也暴露出了另一個問題——夏國仍然不敵北戎。
那些反對戰事的主和派本就千方百計阻撓開戰,如今被他們找到了避戰的藉口,怠戰情緒高漲。可是皇上還是沒有放棄收復北方,他為君多年,雖然治下還算太平,但是總歸沒有太大的政績。皇上也想要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想給寶玄打下一片南北一統的江山。
北方兩京他是肯定要收回的,但是這些朝臣,也得想法子堵住他們的嘴,最好的法子就是從新科進士入手,讓他們、尤其是宋允知嶄露頭角。陳素師徒倆的立場同他一致,多年來也未曾改過。扶持誰,都不如扶持一個跟自己立場高度一致的臣子來得安心。
是以,皇上私下叫陳素前來商議,看看要將宋允知安排在什麼位置才好。
陳素還真被問住了,他從前就沒想著讓小弟子這麼年輕就參加科舉,後續的一切也太過順遂,眨眼之間弟子就成了狀元,陳素甚至還沒琢磨好弟子的官路應該如何安排。他未曾確切地回復陛下,只是在傍晚回去後,將還在假中的宋允知給拉過來問話。
宋允知這些日子都在赴宴或者邀請,他有將近半個月的假,半個月之後就要去翰林院當差了,宋允知對這最後的長假倍感珍惜。這會子被先生拎到府里,宋允知還覺得遺憾呢,他才從宴會上回來,而被先生一通詢問後,宋允知也傻眼了。
想去哪個衙門?
真是個好問題,原來還可以自己選啊,他一直以為是吏部給他們安排好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