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文人,鍾離當然也懼怕戰爭。廬州距離光州並不遠,一旦光州失守,勢必會牽連廬州。事到如今,鍾離已經懶得再責怪當初那些將他送來跟宋允知打擂台的人了,他唯一的指望就是,宋允知能堅持住。
只要宋允知跟光州不倒,他們便是安全的。如今兩州算是個共同體,鍾離甚至還擔心宋允知的軍隊不夠,他交代手下的人,一旦光州抵抗不住,隨時準備徵兵。
無論如何,得將敵人攔在光州以外,不能再進一步。
戲文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起初的確帶來了不少慌亂,但是隨著看得人越來越多,民憤越來越重,群眾代入感越來越強,他們對齊國軍隊的戰意也被激起來了。
眼睜睜看著戲文里的那些人被殺害,他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親友死於齊國軍隊的刀刃之下,比恐懼更洶湧的是恨意跟戰意。
甚至有人覺得,如果他們是戲文里的主角,事態遠不會糟糕至此。
既然註定要被殺,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拿起刀反抗呢?若是破釜沉舟,他們未必會像戲文里輸的那樣慘。
沒有多少人願意主動從軍,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去換那飄渺的軍功,但若是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家園,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他們也是願意豁出性命的。
宋允知巡視一圈後發現,光州一帶的百姓雖然情緒依舊低沉,但是已經穩住了,甚至還有些人躍躍欲試,準備參軍。
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家人被傷害,若是朝廷的士兵不夠,那就他們上。與其挨打,不如反擊。
很好,這就是宋允知想要的狀態。
他自己沒空些話本,於是便飛鴿傳書,托他爹多弄幾個話本。
宋瑜正愁著不能給兒子幫忙呢,如今好不容易有自己發揮的機會,自然是全身心投入創作中。他是寫話本的老手了,各種技巧衝突運用得爐火純青,沒多久,一批又一批話本被送往光州。
允哥兒寫的話本子,在宋瑜看來太過激進,朝中那些官員們看了只怕會有意見。宋瑜為了兒子著想,寫得很有分寸,但是悲壯之處卻是一點兒也不少。
這些話本不僅光州有,京城也有。
宋瑜的筆名太出名,一旦經他起頭的事情,便容易引起熱議。很快,以夏國和齊國兩國開戰的文學創作迅速湧現出來。
朝廷雖然覺得這些東西雖然寫得不過分,但是多少有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嫌疑,但等到發現這些能輕易調動百姓的民憤,甚至有助於徵兵後,便默認了民間創作,甚至國子監還會鼓動文人寫邊塞詩。<="<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