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又有幾個故事傳到了坊間,套路都是同樣的,父母跟兒子、兒女與父親,都是因為戰事而經歷生離死別,各有各的慘,各有各的悲。
有商人看到了商機,立馬叫人排了幾出戲輪流放,每天都有人看。尤其是飯館裡面,多的是人一邊流淚,一邊用餐,眼睛都捨不得挪一下。
就連宮裡的鄭太后都聽說了,她是個心善的,根本看不得這些事,宮女想著要不就不看了吧,卻被鄭太后給攔住:「再看一會兒。」
這一看,就把幾個故事都給看了一遍。
恰逢兩國戰事,還恰逢兒子徵兵,這些故事便橫空出世,想想也知道,定然是民間有人不願意再起戰亂了。
打仗,不僅意味著不安定,還意味著隨時都有人死亡,沒有人願意自己去死,或者送自己的家人去死。鄭太后不願意讓兒子成為千夫所指,她立馬寫了一封信,叫人速速送去邊境,企圖能喚醒兒子。
不同於以往,鄭太后這次言辭尤為激烈,她讓鄭廷儘快結束戰事,不要在徵兵,不要再犯殺孽,若他還認自己這個母親就聽他一句勸,不要為了心中那點不平,就走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鄭廷收到信後,無聲地將其看完。
要說失望,自然是有的,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支持自己,鄭廷心中如何能不挫敗?但是自從劉易生的事情發生了之後,鄭廷便知道母親永遠不能理解自己,他們也回不到先前一無所有、相依為命的日子。
一股無盡的孤獨感縈繞在鄭廷身側,他開始反思,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難道他真的錯了?
不,是為了萬千百姓,為了芸芸眾生,他沒有錯,或者是那些世家大族那些達官顯貴。
偏執的鄭廷沒有給予任何回信,反而讓人提醒朝中官員,警惕這些不懷好意的故事,不許有人再蓄意散播。鄭廷哪怕沒有查明,也知道這中間有夏國,亦或是宋允知的手筆。
徵兵是必須要征的,但是這些夏國的小動作也得制止。
徵兵一如既往,可是那些故事卻不是輕易就能壓得住的,且因為徵兵規模太大,於是不用宋瑜出手,一個又一個抨擊戰爭無情的話本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哪怕衙門大力打擊,也還是有人主動去寫,且有時候衙門越是打擊,百姓心中的憤恨便越是不平,越是要寫。
先前北戎統治中原的時候,哪怕經常奴役他們,可也沒有捂著他們的嘴,不讓他們說話。
憑什麼現在換成了漢人的皇帝,反而還不如北戎貴族了。
別以為他們不知道,如今消息度傳過來了,齊國的士兵遠遠高於夏國,即便如此都還沒能攻克光州城。不僅如此,他們死傷的士兵還與日俱增。
這些小兵小卒在貴人們眼裡不過是個數字罷了,缺少幾百上千甚至幾萬都不足惜,但是落到百姓身上,這些人便不知是誰家的丈夫、誰家的兒子、誰家的父親……他們身後背負著一整個家庭,一旦他們戰死,整個家也就散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