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際:為聯盟之崛起而讀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雖然不知道自己被宋老師當做了「文明毀滅模擬器」,但周曉辰也有不好的預感。

她的預感不幸應驗——謝東流剛一點開文明界面就震驚了:「我去,一百多回合,少了十一個文明?都怎麼沒的?」

那些熟悉的魚人都已經作古,如今在任的執行委員會全是陌生面孔。時任首席執行委員魚爾巴喬夫向「文明使者」——這是魚人現在對玩家的稱呼——呈遞了一份歷史檔案,裡面記錄了十一個文明的消亡史。

周曉辰一邊翻看檔案,一邊暗自吐槽這條魚的名字也太不吉利了:

其中兩個文明毀於「牛馬起義」——長期受到壓迫的「四不像」部落策劃了橫跨三個文明的反抗運動,史稱「第二次牛馬起義」,在其中兩個文明他們重複了「斯巴達」的勝利,但在第三個文明「巴比倫」遭到了鎮壓,最終也在「巴比倫」的反撲中毀滅了。

而除了這三個,剩餘消失的文明竟然都不是直接被戰爭毀滅的。

之所以加一個「直接」,是因為戰爭依然貢獻了部分的原因——和「維京」的大量衝突,導致遠洋捕撈變成了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而隨著近海過度捕撈造成的生態破壞,疊加糧食減產,最終導致了另外八個文明的滅絕。

目前倖存的,只剩下「山頂洞人」「三星堆」「巴比倫」和雖然政局非常混亂、游擊隊和當局對峙,但仍然頑強存活的「蘇美爾人」。

近海過度捕撈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但是:「為什麼糧食減產?」

難道這不是化肥剛開始大量使用的時代嗎?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增反減?

「是氣候緣故,」魚爾巴喬夫回答:「我們的氣象學家發現,這顆星球的溫度在逐漸降低。事實上,我們正在考慮向陽面遷移,但這樣又會遠離水源……」

周曉辰意識到了這種不好的預感來自哪裡:「測過氧氣含量嗎?癌症發病率呢?」

魚爾巴喬夫:「癌症發病率確實一路走高,而且大量居民出現了心臟膨大的症狀……」

另一個亞特蘭蒂斯的遺言仿佛在耳邊響起:我們的星球正在失去大氣。

直播間裡,小明學長一改平日嘴賤的做派,正經得仿佛一個好學生,「隨著大氣越來越稀薄,宇宙射線更多地抵達星球表面,造成癌症發病率升高;失去了足以困住熱量的溫室氣體,氣溫就會降低;心臟膨大則是高原缺氧地區常見的症狀。」

彈幕:「小明:乖巧」「這味兒對了,有種上課的感覺」

「勾股α-d距離恆星太近,潮汐鎖定只是結果之一,劇烈的太陽風會不斷吹走大氣,陽面、陰面的巨大溫差也會導致風暴頻發,加速大氣的消散。」宋昂:「而大氣環流是維持熱量交換和水體循環的重要手段。隨著大氣消散,溫差增大,進一步加劇風暴……這一切都是加速發生的。」

現實中亞特蘭蒂斯人經歷過的事情,如今在沙盤裡重演了。

第170章 文明大亂鬥·凜冬將至(下)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而歷史的劇本似曾相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