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夫郎是惡毒男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0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只念了百來個人,這死亡的冊子鄭山辭請人謄寫了一遍,了空主持當著百姓的面,把這冊子燒了。

「阿彌陀佛,諸位施主可以把東西燒給他們。」

佛寺里升起了四個火爐。

百姓們哭過一場了,又把自己帶上的東西燒給親人,這般心裡好受多了。這般下去,他們心裡好受多了,這麼些天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鄭山辭是不信佛的,但在災難來臨時,或是有些事看不開就把希望寄托在神佛上也省得。這些神佛只要對己身有用就可信一信。

這般算是把潁州的人心穩了一半了,還剩下一半就是要把房屋修好,還要讓這些活著的百姓有個念想。

這處修一個院子把失了父母的孩子養起來,若是有百姓想領養他們得經過流程,還需要每月都讓孩子回來讓官府的人細細盤問有沒有不妥之處,這般才算是安頓好了。

他在潁州府城耽誤不少時日,又帶著幾個人去了縣城。到了縣城這光景還要好上一些,光說縣城的人少,再者房屋並不擁擠這般下來死傷就少一些,到縣城來賑災比在府城要輕便許多。

要說鄉里的傷亡還要少一些,這一般出了什麼大災都是去鄉里躲避。鄉里種了蔬菜,還有糧食,人也少,躲在鄉里避難有不少好處。

給他們水泥蓋屋子,又給了糧食,縣令就組織著人去辦事,這處比府城裡還要順利一些。這縣城裡的人氣恢復過來還算容易,只商戶的損失慘重一些。這鋪面坍塌了,一家的生計就落空了。這廂他們在縣城裡做慣了這活,要去碼頭上扛沙袋,身體又不成。

鄭山辭給縣城提了建議,「縣城給商戶借一些錢,不要利息,三年為期,等三年後再讓商戶還回來。」

縣令覺這法子好,古代對人口的管控很嚴格,不怕這商戶跑了,到處都要通關文牒,沒有縣衙給商戶通關文牒,他們在大燕境內寸步難行。

讓商戶緩一口氣,這鋪子做好了,又能讓他們招攬工人,又要交稅,日子一長就是雙贏的事。商戶難了,又不想舍了鋪面,容易走上歪路去找人借高利貸,這廂有縣衙借給他們錢,又不要利錢,他們就不會鋌而走險想去借高利貸。這廂也是縣衙的一樁功德事。

縣令自己沒想到這茬,心裡很是佩服鄭山辭。不虧是京官,這處處都想得周全,什麼事都安排得妥妥噹噹的。也難怪這鄭大人年紀輕輕的就身居要職,可見這做人是要聰慧一些。

縣衙貼了告示出去。

商戶們瞧了告示心中歡喜。

「縣令說了,可以給我等借錢,三年為期,還不要利錢,三年後把銀子還給縣衙就好了。」有商人大聲喊道。

這處來的都是些商戶,有些大商戶現今家裡也周轉不開只想咬牙去借高利貸去了。他們這些做商人的,知道借了高利貸,一時半會就還不上,這高利貸還是利滾利,可能一輩子就栽進去了。可讓他們放棄自己的買賣又做不到。

如今看見縣衙的告示,心裡有分寸了。他們可以向縣衙借錢,不用去借高利貸了,這便是他們的一線生機,這是他們的曙光。

不少商戶預備著去借高利貸,還有的打算關了鋪面回老家了。這般縣衙願意給他們借錢,他們就還想在試著做一做,看能不能恢復過來。

有的商戶見了告示,激動之處竟是抹著眼淚,一群大老爺們哭噎起來。

這世道是難的,但朝廷終究是體諒他們的難處,留給他們一條活路。

有年輕的商戶之前已經讓家人收拾包袱準備回去,得到消息後去縣衙借了五十兩銀子,這般高興的回去了。

「我們還能開一開鋪子,若是實在不行再回去。」

這頭夫郎跟孩子都收拾好了包袱,哥兒跟小孩聽了商戶的話,把包袱放在地上,直直的看著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