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稅收有變化,他們做老百姓的不認字就稀里糊塗的每年交稅,這樣交了十年,直到鄭山辭來清土地,這才把這樁事清出來了。
老家家裡有四個女兒兩個兒子,這樣分擔下去每個家裡都多出一筆開支。兒女們氣父母瞞著他們做這事,心裡很不是滋味。
鄭山辭還要繼續排查田地沒把時間耗在這上面。他讓下屬們繼續查,又出來一樁事,跟拔蘿蔔帶出泥一樣。
百姓不得稅收,朝廷跟里正說要交多少錢就給多少錢,心裡疑惑也不敢問。
以後出什麼政策,還是要里正把事都說明白才好,另外村子裡至少要有人去讀過書,認幾個字,不然一村的人都是不認字,這太糟糕。
里正是認字的,他們只是不知道給鄉民宣傳。
百姓的地都少,基本上都是十幾畝,二十幾畝地。古代的生產力不比現代的生產力,一畝地沒多少糧食,他們占的地就多一些。再者十幾畝地有四畝好地就好了,餘下的地肥力少,要麼就是山坡上的地,沒什麼種植的價值。
「你們這山坡上的地,可以試一試種種茶樹。以後就炒茶賣出去,留著這地圈養著養雞有些浪費了。」
雞圈這些在院子裡養著就成了。
有的人不以為意,覺得鄭山辭是做官的,說話想當然,這茶樹要是沒種成要搭多少銀子進去,都是成本,他們耗不起。
有的百姓覺得自己不行,只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有的百姓就聽進去打算明年買五棵好茶樹種著試一試,萬一能成功,以後家裡又多了一筆進帳。
鄭山辭說完就去別的地方。有地主把田地轉移到農戶的頭上跟當地的里正勾結,鄭山辭把他們一併送到刑部去,由刑部的人處理。
「我們把清丈田地的事做好,其餘的事都不必管。」鄭山辭說。
眾人點頭應是。
跟著鄭山辭走來走往,不管天氣怎麼樣,他們都風雨無阻,沒有停下來過。從秋末到冬天,他們用腳丈量著這方土地。
崔翰林畫圖越來越熟練,趙翰林把田冊跟人名記錄在冊。他們滄桑了許多,眼睛卻越發的亮起來。
「這是我記下的兩千一百戶人。」趙翰林拿著厚厚的冊子冷靜道。
崔翰林手裡的畫冊也有厚厚的一冊。
他們跟著鄭山辭一塊做事,心裡的浮躁跟焦慮都落地了,他們變得沉穩踏實起來,跟著鄭山辭做實事,而不是總陷入無所事事的心情中。
今天鄭山辭沒來,讓他們自己來記錄田地,年末了戶部忙起來,鄭大人還要兩頭顧。到了冬天土地凝固了,他們要放七天年假,而後再來記錄。
崔趙兩個人這是頭一次在鄭山辭沒在的情況下來登記田地,心裡興奮又忐忑。
鄭山辭在戶部把事情處理完,已經是兩天之後了。各地早就收到了清丈田地的活,但武明帝怕地方官員包庇,所以還讓都察院的人去監督。
崔子期就在都察院當值,等冬天過後他就要動身去地方。
今天晌午,他們看見鄭山辭還有些驚訝:「鄭兄,臉上滄桑許多。」
鄭山辭沒注意這些,被好友們說了才伸手摸了摸臉。
「過完年我也去地方了,這次大概要待許久才回來。」崔子期說道。
「巧了,我給陛下呈了摺子,這次主動要去地方走一趟,陛下批了我的摺子。你們都去過地方,蕭兄也去做過鄉試主考官,我也要去地方上看看。」姜蘭禮笑著說。
施玄也在地方上,杜寧成親還寄了禮物回來,順便給他們都帶了土特產。清音也寫信回來了,鄭山辭讀鄭清音的信還很欣慰。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