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夫人送了上好的藥材到聶府上,聶夫人倒是收下來。她也知道虞家勢力大,不能鬧得太難看,只是她咽不下這口氣。
她先去看兒子,兒子斷了三根肋骨,漂亮的侍女給他餵水果吃,他的目光都落在侍女身上。聶夫人心煩的讓侍女先退下。
聶大人跟聶夫人的相貌不差,聶華小時候也是一個玉糰子,長大後臉上就不能看出什麼相似之處,整個人輕浮,浪蕩,臉上的黑眼圈很重。要不是家裡管得嚴,這屋子還不知要抬幾個姨娘了。
這還未成親就這般沉溺女色,他還會時常去青樓楚館裡,一夜未歸。聶夫人想不通,小時候聶華是一個多麼乖巧的孩子,怎麼長大了就變成這樣了。
長相也變了模樣,性子變得暴躁不堪起來。
「娘,你沒同意跟虞家和解吧?你看他們把你兒子打成什麼樣子,這樣他們還是什麼事都沒有,我們家以後在京城還這麼做人,我以後跟人交朋友的時候都不好意思提咱們家的名了。」
聶夫人忍不住說道:「你少跟這些人一塊混,他們都是紈絝子弟,你跟著他們學不好。」
聶華心中被刺了一下大聲嚷嚷起來:「娘,你怎麼這麼說我朋友,怎麼我的朋友就非得是勛貴子弟,那些國子監里的好學生不成,我是您兒子,你就非要這麼嫌棄我!算了,我現在不想看見你!再說了,我總比一個農戶家的孩子好吧,那個蘇言的有什麼好的。」
聶夫人聞言氣得不輕,她忍著怒氣:「你好好休息。」
蘇言這孩子是惹人憐惜,這是她貼身丫鬟的兒子,才二十幾歲,現在做了翰林,這也是很好的事。她跟老爺就不免會對這孩子幫扶一二,這一下子就跟捅了火桶一樣,聶華看蘇言哪哪都不順眼。
聶夫人是打算跟虞家和解的,這虞家有侯府,還有國公府在,虞二爺三個兒子都有出息,他的長兄這一支的人也是人才輩出,哪像他們這一家成了這樣。耍耍脾氣拿拿喬就成了,要真得罪了,他們聶府也吃不消。
聶夫人的腦子急轉,心裡已經打定主意等聶大人下值後就勸他接受了虞家的歉意。
這時她還不知道聶大人已經寫好摺子在金鑾殿上把虞家的事鬧上去了。
御史們聞風而動,對虞二爺一家進行批判,其中還有文武之爭,文官的嘴厲害得很,武官只能幹瞪眼,武官說不出什麼話,但他們只要一說話就會聲如洪鐘,把人耳朵震麻。
長陽侯聰明的沒有為自己的二弟辯白。
武明帝讓朝臣們安靜,「虞愛卿這事是當引以為誡,就依法處置吧。讓京兆府尹看著辦,這喝酒鬧事朕也嫌丟人,堂堂大將軍做出這事自己好好想一想。還跟幾個小輩動手也是……」武明帝給虞二爺說了一頓,但實際上還是讓京兆府尹做主。
「另外虞愛卿還是不能夥同曾經的下屬一塊喝酒鬧事,每人罰俸半年,虞愛卿罰俸一年。」
上面的話都沒有讓長陽侯放在心上,只有這最後一句話讓長陽侯的後背侵透了汗水。二弟跟下屬們在一起喝酒,陛下最看重的還是二弟他們這些武官聯繫密切。
下值後長陽侯還是跟之前一樣,沒甚變化。
鄭山辭不知道昨晚還出了這事,看陛下的意思是不願追究這事。他回到戶部看趙翰林記下的戶籍冊子。趙翰林這冊子也做得好,鄭山辭滿意點頭。
今天陛下的賞賜陸陸續續就來了,像是跟著鄭山辭辦事的人哪怕是小吏都得了賞賜,鄭山辭寫奏摺時都提了他們。雖說沒提具體的名字,但武明帝還是賞賜了一些東西,這也算是意外之喜。
像是崔翰林跟趙翰林就更了不得了。崔翰林比他的前輩更先進入六部成了正六品吏部主事,趙翰林成了戶部主事。吏部跟戶部的是六部之中最有權勢的兩個部門,他們先到這兩個部門歷練,這對他們以後的官途甚有幫助。
像是蕭高陽這樣的狀元進入六部時,剛開始做的就是吏部的主事。
崔翰林跟趙翰林是二甲進士如今有這麼一個好歸宿,翰林院的翰林們都很羨慕他們。
跟著鄭大人這樣的上官真好,自己做的事不會被上官貪了功勞,做得好還能獲得鄭大人的賞識。至於方翰林心裡更加憋屈了,他跟崔趙兩個人都是一起進入戶部的,結果現在他們兩個人都撈到官職了,只有他一事無成,還被項郎中說心思不正。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