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貴妃吐槽日常(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啊?」

一眾大臣跪地,有人熱淚盈眶,高呼一聲,「聖主,明主!」

皇帝擺了擺手平復了一下情緒,「爾等不斷建議朕開關口,朕如何不知關稅能減輕百姓負擔?」

寶音默默伸出兩根手指。

常寧手忙腳亂翻開第二頁,匆匆掃了一眼站起來道:「皇上,臣弟知道宋朝為何那麼富裕,因為他們鼓勵商業,加征工商稅!」

李光地站出來,「恭親王有所不知,我大清制度跟宋朝不同,我大清是抑商,宋朝商人是可以科舉入仕入朝為官。」

常寧奇怪道:「為何不行?我大清不也有商人捐錢做官?」

「我聽你們漢人有句話歷代王朝都是縫補匠,繼承前朝的同時在其制度上縫縫補補,宋朝富裕為何不學習?商人若是科舉不是挺好,可以指定商稅,商人想要逃稅怕是逃不過這些人的眼睛吧?」

他握拳擊打手心,一副恍然大悟模樣,「這叫什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李光地也噎得說不出話來。

旁邊的一眾王公大臣宗室們沖他怒目而視。

什麼抑商?

他們這些投點小生意賺點小錢錢的算什麼?

皇帝不置可否道:「我大清從未有過什麼抑商政策,商人百姓之事,朝廷不適合插手。」

他沉吟一聲,看向常寧:「恭親王有何建議?」

常寧喜得眉飛色舞,「皇兄、皇上,這事有人已經回答了,可以參考張居正的厚商之策,給商人一些政策上的優待,例如可以穿絲綢、允許騎馬、坐轎。」

他臉色嚴肅起來,「可以允許商人買一些名譽興致的虛職,但是不能買實缺,若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商人坐上縣令那得多可怕?」

「商人掌握實缺怕是會變本加厲將買官的銀子賺回來,到時做官怕是變成了做買賣!」

眾官員紛紛附議。

皇帝表情嚴肅起來,「吏部,爾等負責審核官員升遷,可有發現此等情況?」

吏部尚書沉默不語。

「皇上你看,臣弟說得對吧?所以得給商人一個花錢的機會,什麼禁止騎馬坐轎穿絲綢,等人家買了官這些都能享受到,甚至還能當個刮民脂民膏,大字不識的人如何知道律法利害,他們只知道快點撈銀子讓自己回本!」

皇帝皺眉,「你不是說鼓勵商人嗎?」

「對呀,鼓勵商人又不是鼓勵他們當官。當然人有了錢定然想要權,若是禁止商人當官結果就是官商勾結。還不如開個口子,允許商人之子可以科舉。」

「憑本事考出來的人才總比商人自己當好吧?」

皇帝挑眉,「商人之子做官不是更方便他們官商勾結?」

常寧嘿嘿一笑,「就是讓他們勾結,這樣放任十幾二十年商業肯定繁榮,我們主要目的不是收稅嗎?」

「先收稅,以後嘛以後再說。」

福全看向弟弟常寧有種三日不見刮目相看的震撼。

自己這弟弟有點道行。

「臣弟翻看了宋史,宋朝商業繁榮正是允許商人之子的原因,這地兒做官後制定了不少優待商人的律法,所以宋朝的富裕冠絕歷朝。」

皇帝看向其他人,「爾等覺得恭親王這意見如何?」

他看向漢人官員,「朕可以承諾只要商稅超過賦稅丁銀三餉,就免除三餉。」

他一臉暢想,「若是能達到一萬萬兩丁銀也可以免掉!」

一萬萬兩,一個億的銀子,皇帝都開始幻想花在哪裡了,挪用幾百萬兩修個園子不過分吧?

「皇上臣贊同恭親王所言,堵不如疏,不如允許商人之子經商,若真能減輕百姓負擔,臣願意背負罵名!」戶部某位漢人官員義正詞嚴道。

有人罵對方雞賊,也跟著站出來。

「臣也願意背負這罵名。」

眼下這位皇帝可不是處處受限制的小皇帝,平定三藩後大權在握的皇帝。

說實話朝堂上漢人官員都是說不上話的,皇帝真要下定決心,他那些貼心奴才自然跟隨。

之前反對不過是儘自己職責,眼下既然攔不住,自然是爭先恐後為皇上分憂解難。

幻想破滅,皇帝回歸現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