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通州才發現,是個人都知道泰山商行的糧倉在何處。
因為泰山商行在這裡建立了一個非常大的糧食中轉中心。
沒錯,到了這裡張吉午才知道,泰山商行的糧倉根本不在通州而是在其他地方。
他去看了糧食中轉中心,少說有百萬石糧食。
雖然其中有一半都是玉米,但張吉午也知道順天府有不少人是沒嘗過米的滋味。
他也知道泰山商行胡亂來的依仗在哪裡了?這是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
帝王的車架還沒到濟南府,就收到京城鋪天蓋地彈劾的奏章。
只翻了兩個,皇帝就將奏章往旁邊一扔,然後問一旁伺候的梁九功,「可有京城的密折送來?」
梁九功立刻躬身找出一盒子遞上去。
皇帝揭開盒子上的密貼打開盒子取出裡面的一本摺子。
翻開後,留在京城的人記錄了京城很平靜,最大的熱鬧莫過於有一家聽都沒聽過的學院自稱自己發現了雷電出現的原理,甚至還能製造出雷電,已經定好了在六月初京城最大的書館驗證。
皇帝聞言看一向梁九功,「那你保存的燈呢?」
梁九功愣了一下,忙道:「放在後面馬車裡。奴才在這就去取。」
「不用了,只是提醒你好好保管。」
皇帝不再看密折,他跟這些人不一樣,他已經知道了答案,有一種看破一切卻不說的高深莫測。
他現在站在最高層,這些人站在最底層,他們做出什麼他都不會驚訝。
又趕了兩個月的路,御駕抵達了濟南府,打發來迎駕的官員們,皇帝休息了一晚,沒有急著趕路,先欣賞了一遍濟南府的景色,嘗了那聞名天下的泉水。
隔日便啟程前往泰山。
梁九功有些搞不懂皇上為何只站在山下眺望,沒有上山的意思。
晚間他服侍皇帝休息,皇帝看他吞吞吐吐,掃了他一眼,「有什麼話想說就說。」
梁九功忙問:「陛下,明日可是要上山,要是去奴婢這就下去安排。」
「上什麼上?歇息一晚,明日啟程。」
「啊。」梁九功很驚訝,既然不上山,那特意過來繞一趟做什麼?
皇帝說了一句像是解釋,又不像是解釋的話,「瞻仰一下秦皇漢武的偉績。」
至於不上泰山,自然是不屑跟宋真宗排在一起。
他這泰山一旦上了,回頭還不知道漢人怎麼私下編排,說不定比宋真宗還要不如。
這些話他沒必要跟一個太監說清楚。
離開了泰山,御駕加快了速度過了十日到達了黃河北岸。
皇帝忙著視察黃河工程,隨駕人里有三十來個人也跟著忙活起來。
他們背著儀器,在河岸山脈平地測量,記錄下來測量數據後,又計算黃河北岸的含沙量。
之後便脫離了御駕沿著黃河北岸一路往南。
皇帝派了一隊人護送,巡視完黃河北岸後,他叫來了靳輔詢問了下游置田工作。
「有人告訴朕,治河需要三步走……最重要的是上游種樹固沙,愛卿認為這話有幾分道理?」
靳輔沉思後回道:「此人頗有見解,臣與於大人在治水上有分歧,但都認同一點,黃河泛濫正是泥沙太多,若是能外河岸種樹,固住上游泥沙,應是有成效。」
他認為此事對他治河無關緊要,皇上既然提起,應該是很認同這個意見。
皇帝點了點頭,又問他遷徙的百姓開荒如何。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