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音吐槽:「乾脆叫《大清百科全書》算了。」
皇帝一聽,頓時點頭:「這個名字不錯,就叫這個吧。」
寶音有些雀躍起來,沒想到他真願意將《永樂大典》交給她。
東華門的皇史宬是個冷門衙門,算是明清存放檔案的地方。
因為木質建築容易著火,所以這裡是少見的磚房建築。
今日宮裡來了人,帶著牌子將《永樂大典》都給搬走了,負責看管書籍的官吏心裡一咯噔,有了不好預感。
到下午,就有東城兵馬司的人過來,調查開國時《永樂大典》的入庫書單,因為分不清誰任期期間丟失過書,歷屆官吏都被帶走問話。
最後追繳回百餘本,更多是失去了下落。
皇史宬的動盪並未引起什麼人注意,今日是去日本水師回京的日子。
你
朝堂上不少官員都神不守舍,這麼大一筆銀子,皇上可都沒說去處。
總不能全歸私庫吧?皇上要真這樣干,他們就得擼起袖子死諫了!
蘇努等人是一臉驕傲,他們這次可是圓滿地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務,本來以為能弄個一兩百萬銀子就很不得了了,誰能想到日本一小國竟然還挺富有。
不說帶回來的賠款,就連他們自己都有幾萬兩入荷包。
當然這錢是不能說出去的,等上了岸就找泰山銀行換成了銀票,輕飄飄的銀票貼著胸口放著,很是安心。
一行人進了宮,很快被帶到了乾清宮。
皇帝看著呈上來的銀票,滿意點頭。
「爾等勞苦功高,朕不會忘記你們,且回府休息,朕得想一想該給你們什麼封賞。」
幾人連忙謝恩,等他們退下,現場關於這筆銀子的歸處開始了激烈爭吵。
「臣認為該歸國庫,這筆銀子為倭國賠款,合該歸國庫,有了這筆銀子,就可以免除近幾年受災省的稅銀!」
「哼,之前受災區域又不是沒賑災,受災嚴重區域本就免除了稅款,何來重複免稅?什麼免全省稅,一省受災也只是個別地區,其他地方又無災情為何免稅?要是照你這樣說一地受災全省免稅,我大清少說只能收幾個省,這讓交稅省的百姓如何想,來年會不會謊報災情?或者乾脆炸了河壩,人為製造災情!」
「你……」
「皇上,臣只是體恤百姓,近些年百姓實在是太苦了,哪怕不免稅,免了三餉也好。」
皇帝聽煩了,惱怒道:「三餉一事不是已經有了定論,等商稅收上來再行討論,行了,這筆銀子你們都不必爭了,朕已經下定決心收入私庫!」
「皇上不可,這筆為倭國賠款,無論如何也不該進皇上私庫才對。」
皇帝臉色冷了下來,「這筆銀子用處,朕會用在北方戰事上,北方軍隊軍餉由這筆銀子支付,戶部的銀子用在民生上,還有什麼疑慮?」
無論何時打仗都是一件耗銀子的事,曹操為了籌集軍費可是發明了摸金校尉這一官職開闢了官方。
後面軍閥是有一樣學一樣,沒軍費就跟前朝皇帝「借一借」。
當然基本上是有借無還。
眼下跟羅剎人,跟準噶爾都得打一仗。
羅剎人還好解決,趕到黑龍江另一邊就可。
相比之下準噶爾就比較難對付,因為漠北很大,準噶爾部又不會留在一個地方等死,再加上準噶爾跟羅剎人勾勾纏纏,得了羅剎人火器和糧草支持,想要解決掉準噶爾部叛亂,就不是一年兩年的事。
朕要打起來,大概得是持久戰,國庫要耗盡去的銀子那是海了去。
既然皇帝要將這筆銀子用在北方戰事上,朝中官員也就後退一步。
戶部官員更是鬆了一口氣,這錢若是到了戶部,也多是用在軍餉上。
現在看來歸處還是兵部。
「臣/奴才不敢。」
皇帝神色緩了緩,「當務之急是先處理秋試後學子遊街示眾。」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