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貴妃吐槽日常(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艘只有靖遠號一半大,卻讓頭一次坐鋼鐵船的羅家叔侄都張大了嘴。

兩人上船後跟其他學生沒區別,前前後后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

羅原回到兒子的房間,語氣嚴肅道:「回去說什麼也要讓你爺爺走一趟。」

羅家再這麼死守那門技藝不肯出來看看,怕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第170章

船行駛到福州, 羅起信先跟大部隊去船廠報到,請完探親假後,再啟程回家。

羅起信家住在泉州, 在當地是個不算小的家族,祖上是南宋時南遷過來,祠堂族譜都記載著呢。

這樣的家族在福建這邊不算少, 不然古時滿是瘴氣的南邊是怎麼變得適合人居住,不就是歷經幾次氏族南遷,慢慢改變了環境嗎?

羅家不算起眼, 祖上也沒出什麼厲害人物, 也就前朝永樂年間造過寶船,後來朝廷海禁, 羅家的匠人身份也沒有改變。

這手藝一代一代傳下來, 竟然也成了造船世家。

羅家不是什麼高門大戶, 就是一個七進大厝, 還是建在鄉下, 一個家族都住在厝里。

羅起信上一輩叔叔伯伯就有三個,同輩有從兄弟姐妹也有十幾個, 七進大厝住著很緊促。

爺爺做主分家, 等羅起信這一輩的孩子一個個蹦出來, 這家不分也不行了, 實在是住不下了, 羅起信家也搬了出來,在村里起了房子。

「娘,我回來了。」

羅起信推開門進去喊了一聲,羅母親正在屋子裡縫製衣服,聽見聲音驚喜地拉開了窗戶。

「你這孩子可算是回來了。」

羅原打斷母子二人的對話, 「看天色要下雨,有話回頭再說,先和我去見你爺。」

羅起信應下,帶上了福州買的咸雞往那七進大厝走去。

大厝是磚石房,蓋這麼一個大厝算是他爺爺人生最驕傲的事,動不動就拿出來說,羅起信自小挺多了,耳朵都起繭子了。

見了爺爺,老爺子見到父子倆回來沒見多高興,讓奶奶收下了咸雞,交代羅起信,「去你舅家要先認錯,這事說來也是你們沒緣分,誰會注意到三服內不容易生出健康的孩子。」

顯然羅起信傳回來的信在羅家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若只是朝廷禁令大家可以不聽從,可關係著子嗣,就不得不了解一下了。

這一查可不得了,反正結果就是泉州這片不知道多少夫婦被拆散。

福建這邊太喜歡抱團了,同意還喜歡親上加親。

當然也有夫妻情深不肯離的。

羅原點頭稱是,然後提起了鋼鐵船一事。

「回來的路上坐了海船,正是福州船廠造的鋼鐵船,速度非常快,又結實,這樣的船在,怕是會沒有人願意買木船了。」

木船要特定的木料子,從木材陰乾再到成船就要好幾年時間,哪裡像鋼鐵船,火一開跟下餃子一樣,不斷有船下海。

別的船造得快又結實,他們羅家是拍馬也趕不上。

老爺子吹鬍子瞪眼,「這我能不知道嗎?不是派你大哥去了嗎?這混帳一走就沒了音訊。」

羅原立馬告訴老爺子自己兒子跑去船舶學院讀了一年書又考了第一,現在被派遣到福州船廠這個好消息。

老爺子意外後看了羅起信好幾眼,然後驕傲道:「我就說我的兒孫不可能出不了一個讀書人。」

他說著起身,「老婆子我要辦酒席請老哥哥們喝一杯!」

羅原給兒子遞了一個眼神,像是在說「我說得對吧?」

羅老爺子心裡有根刺,就是他在家裡請人開了私塾,教授自家孩子的同時也沒有拒絕村裡的孩子。

偏偏村里其他幾支都學出了名堂,最低也是個童生,就羅老爺子這一脈顆粒無收,每次村里響起報喜的銅鑼聲,羅老爺子雖笑卻入不了眼。

久而久之這事就成了他心裡的一根刺。

羅原任由老爺子去張羅,回家帶著準備賠罪的禮,牽著驢拉著板車去大舅子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