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貴妃吐槽日常(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想到這裡她撇了撇嘴。

***

天子腳下,哪個報紙敢肆無忌憚將官場上的破爛事報出來,還請了人將個中蛛絲馬跡都扒出來,大概也只有《世界新聞報》了。

報紙背後有一座扳不倒的靠山,沒見明珠都倒了,宮裡那位也沒受到影響嗎?

以真假縣令為主版的新聞一經刊登,這期報紙就脫銷了。

北京的報紙膽量之大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因為這裡的報館有個帶頭大哥。

只要帶頭大哥敢報,還沒出事,其他報館才會跟上。

與之相比,江南的報館就跟小綿羊一樣,不是轉發京城報紙的新聞,就是報導一些歲月靜好,江南富貴繁榮的新聞。

被一個個炸裂新聞培養的京城民眾已經有了很好的適應能力。

不過這真假縣令涉及千里之外的江南還是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

十萬份報紙,一早上就被人搶光了,有不少是被各地報館委託購買的商人採購。

這期報紙話題太過敏感,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被禁了。

懂的都懂,越被禁的東西越暢銷。

皇帝忙完了政務,趁著用膳工夫翻看報紙。

他已經習慣通過報紙了解信息,還有報紙上的天氣就比較準確。

還有對尋常百姓的採訪,從採訪里他能看出不少信息。

比如他就從某期報紙上知道了順天府某地下了雨,而在順天府尹的摺子上,卻是滴雨未下當地糧食會減產。

春日後還跑了一趟,確定報紙準確,順天府尹瞞報。

再比如他從某個求購棉花的新聞上看出,某地棉花減產,這個地方本是產棉地,還要從外收購棉花定然是當地出了問題。

派人走一趟,得知是發了大水,棉花都淹死了。

他都得到消息了,當地衙門請求賑災的摺子才緩緩送上來。

翻開報紙,見報紙上從真假縣令說起,再引發出了那樁備受矚目的案子。

下面評論倒是沒將目光放在關懷勝這個人上,而是探討起如何避免官員被冒名頂替的可能。

畢竟大清建國以來這種冒名頂替做官的事算是屢見不鮮。

哪怕後世也得進入信息化也沒能杜絕此事,這種事在這個落後時代還真很難解決。

皇帝繼續往下看,看到幾個不錯的提議記在心裡,隨後吩咐,「傳膳。」

正用著膳,寶音拿著一本冊子走進來。

皇帝招呼她坐下一起用,她也沒客氣。

吃得差不多了,桌上的菜被撤下去,寶音舉著冊子有些不解。

「這群傳教士怎麼安排進了內務府?」

內務府里是什麼?都是皇家奴才,需要為皇家爭取利益。

她以為傳教士是入欽天監,今早見內務府送來的冊子還有些奇怪。

「就是內務府,從最開始傳教士就是包衣奴才。」

皇帝緩緩說了傳教士為何能在宮廷站穩腳跟的原因。

「最開始是佟家俘虜了兩名傳教士,收作了包衣奴才,若不是包衣奴才,怎麼能進宮,耶穌會又憑什麼將多明我會拒之國門外?」

皇帝並不清楚兩百年後的傳教士,只評價身邊的傳教士。

「哪怕是養一條狗,養了三十多年了,從小接觸,聽話又好用,對我是一顆心赤忱,我也不允許人欺負。」

寶音眼神閃爍,每次跟他談話,都會讓她耳目一新。

這個時代只有他能跟上她的思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