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下了聖旨,官宦家眷不得裹足,也不准與裹足家庭結親,怕是會迎來民間的強烈反感,出現報復性的裹足之風。
起碼因為這道聖旨,一些京城的官家女子紛紛放足,有些還因為時間長久跑到城外的醫院找女大夫治腳。
相關消息傳入宮中,寶音扯了下嘴角。
[果然是棍子不打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朝廷多次反對禁足卻屢禁不止,結果一危及男人的權力,影響到自家老爺們的前程,這裹足之風中止了。
等朝廷正式排查,怕是解除裹足的人更多。
她覺得有些好笑,看向了皇帝。
「明史修到哪了?我聽說朱元璋的馬皇后實在是無處可黑,最大的黑點竟然是有一雙大腳?」
皇帝嘴裡的茶噴了出來,「誰說的?」
見她滿眼鄙夷,就知道後世的明史就是這樣記載的。
他臉有些黑,要知道明史是交給了漢人監修至今未定稿。
這事滿人有點冤,編撰明史的都是明朝遺臣,滿人根本沒沾手。
不就是怕後來明史出問題,他們滿人背黑鍋嗎?
現在看來還真是出了問題。
「清史呢?怎麼沒聽你說過清史?」
他突然想起這件事來,要知道一個新朝代建立,往往會修前朝史書來宣告前朝已亡。
順治年間設立過明史館,可因為南明未滅,這個明史館很快關閉。
康熙四年重開,又忙著編寫世祖實錄暫停,直到康熙十八年三藩平定在即才開始編撰。
他仍然採用的漢臣監修,連總裁副總裁都是漢人官員,滿蒙官員精通漢語的都不多,更不要說能編寫明史的人才了,根本沒有插手修明史的餘地。
不用想,明史中那些不合理的描述又成了大清的罪狀。
」沒有清史。」
寶音笑眯眯道:「大清亡了後,清史是滿族遺老在修。」
「不過足足修了十四年。」
皇帝愣了一下,十四年能修出個什麼來?
他都不指望在他有生之年明史能定稿,光是收集資料就是一項大工程。
「十四年還是戰亂期間,所有編撰人員都是在家修,清史稿分裂太嚴重,錯誤太多,根本無法審核。」
「後來一拖再拖,百年後都未能定稿,我活著的時候還是叫清史稿。」
她也不提因為文字獄,許多史料真假難辨,導致正史看著更像是野史。
「二十四史只到明史,沒有清史。」
皇帝面色不是很好,顯然沒有想到大清連史書都沒混上,這得是多不受後面國家重視。
寶音無視他的臉色,笑著轉移話題,「聽說翰林院官員極不待見我,儒家的程朱理學學派是將我視為眼中釘了?」
畢竟她的一番操作可是動搖了程朱理學身為國學的地位。
皇帝無奈道:「這個污名朱熹生前都無法洗去清白,翰林院如何找到證據翻案?」
「朝廷現在陷入兩難,要不幫著力證朱熹清白,要不改用儒家其他學說。」
寶音臉耷拉下來,「怎麼澄清?說我胡說八道?」
第213章
怎麼幫儒家洗清清白, 當然是反過來說她污衊,多人輪番轟炸讓她百口莫辯。
若不是來自後世消息爆炸的時代,穿越後手裡還有個能查論文的平台, 這些小道消息她是沒有接觸來源。
入關後自有大儒來為我辯經。
滿族嘗到了這種好處,在前朝需要程朱理學,朱熹也得到了這種好處, 生前的事不論,死後卻是被捧上了聖人之位。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